為何高盛強推中芯,2024 年挑戰 5 奈米不是主因

中國最大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近期 IPO 後,氣勢一飛沖天,不少意見看好中國半導體國產化的趨勢,其中最為樂觀的,應該是高盛日前發布的最新報告。

近日中芯國際在科創板上的 IPO 創下十年來最高,認購價格為每股 27.46 人民幣,總計達 530 億元規模。不僅如此,高盛還在報告中強調,股價將上看 42 港元,並且給予確信買入的強力評級。其強調中芯 40~65 奈米製程有高產能利用率,以及 14 奈米也不斷的在擴展,預計未來 5 年盈利複合年成長率將達 42%。由於中芯 IPO 非常熱門,連帶港股也跟著暴漲。

▲ 港交所的中芯股價。(Source:Google 財經)

不僅如此,高盛還相當看好中芯在先進製程中的進展,今年將遷移到 12 奈米,2023 年即可達 7 奈米,2025 年有望挑戰 5 奈米。其中 12 及 14 奈米將會是近 2 年主要的營利動能。不過,相較台積電在 2018 年量產 7 奈米,2020 年量產 5 奈米,中芯國際也仍然落後台積電近 4 年,且這已經是非常樂觀的預測。

中西方觀點大不同

高盛其實早在 20 多年前就已廣泛壓注在中國半導體,當年亞洲有近 9 成投資都在中國,中芯當然也是重點對象之一。不過事實上,如今華爾街對於中芯的評價仍然分歧,據《彭博社》調查,33 位分析師中,只有 14 位持買入評級。且就技術指標來看,現在的中芯其實比台積電還昂貴,正常來講不應如此樂觀。

雖然中國已是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但尖端研發及設備等都還是掌握在歐美日的手上,若中美關係越發緊張,中芯要獲得相應的設備或技術就越困難,對於技術遷移會有很大的影響,仍然是潛在的風險,要真的追上台積電,可能不真的只有 4 年的距離。但無論如何,中芯在掌握低階成熟製程的擴產應也不用置疑。

其實高盛所持有的很明顯是偏向中國投資人的觀點,中芯是一家將獲得國家支持的國內最大晶圓代工廠,是政府推動政策最好的工具。儘管高階製程要趕上三星、台積電仍是未知數,但如今許多電視及物聯網等晶片也無須應用如此先進的工藝,在中國積極推動智慧城市及半導體國產化下,中芯將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在政府支持下,無論是融資或擴展國內市占都將一帆風順,這可能才是中芯股價暴漲的主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中芯外,高盛亦對華虹半導體有很高評價,目標價喊至 38 元,其認為中國的功率半導體市場也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首圖來源:中芯國際

TechNews本文獲授權轉載自科技新報,原文出處: 為何高盛強推中芯,2024 年挑戰 5 奈米不是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