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最大電子級硫酸廠廣明實業,台積電美國廠也要靠他

硫酸是半導體蝕刻製程中重要的原料,隨著台積電先進製程不斷推進,對原料的純度要求愈來愈高,廣明實業生產的硫酸,已打入台積電 5 奈米製程。

翻開台積電年報,廣明實業是台積電少數公開揭露的台灣供應商。《財訊》採訪得知,廣明實業供應的硫酸等原料,已打入台積電 5 奈米製程,這家公司卻低調到連官網都沒有。廣明實業是台灣最大型電子級硫酸,也是國內生產工業級硝酸的領導廠商。他們生產的酸液,是半導體、面板、太陽能等電子產品中蝕刻製程中的基礎材料。

一位業界人士觀察,「最近廣明的業務負責人天天往台積電跑,因為台積電希望廣明擴產」,加上台積電新廠建廠計畫一個個蹦出來,每座廠的基地都不小,台積電對硫酸的需求持續增加。

純度要求嚴格  廠商大挑戰

台積電需要的不是一般的硫酸,是純度達到 PPB(十億分之一)等級的半導體級硫酸。如果拿黃豆比喻,等於 1,000 噸的黃豆裡,只要有幾公克的雜質,就算不合格。這麼嚴格的標準,不只生產困難,連檢驗產品是否合格都是挑戰。這些硫酸要洗去 5 奈米晶圓上不需要的雜質,如果硫酸品質不符標準,結果就會像台積電先前發生的光阻液事件,因為一項原料造成數 10 億元的損失。

硫酸並非高價的化學品,但要能做到台積電等半導體廠的生意卻很難,不只要有技術,還要有規模和資金。「太小的廠商還沒有能力承擔出事的責任」,一位業界人士觀察。廣明已成立 47 年,一年的營收有數 10 億元水準,放在亞洲,也是具領導地位的供應商。除了技術外,提供服務也要投入大筆資金。例如,運輸就要投資大量成本,一輛運送化學品的槽車價格台幣 300 萬元起跳,為了服務分布北中南的晶圓廠,需要投資上百輛的槽車。

在廣明實業門口觀察,短短 5 分鐘內,就看到好幾輛槽車進出。這還不算為檢測品質,建立實驗室的投資。半導體級硫酸雖然生產技術難度高,如果供過於求,仍可能被狠狠砍價,這也是廣明為何不敢輕易擴廠的原因。

「台積電南京廠的硫酸,也是從台灣運過去的」,業界人士透露,因為半導體級硫酸難做,擴廠又有風險,台積電在南京的工廠仍仰賴台灣供應鏈運作。這位業界人士觀察,即使在美國,也難以找到足以替代的化學品供應商,未來台積電在亞歷桑那州的新廠,除非美國政府祭出高額補助,否則仍要靠台灣廠商供應化學原料。

再深入分析發現,廣明實業是個實力雄厚的家族企業。2004 年,廣明實業拿下上市公司台硝經營權,廣明實業林家掌握台硝 5 成以上股權,因此台硝董事會也有著濃濃的家族企業味道。根據台硝年報,台硝董事長林宏信,是廣明實業董事長及台硝常務董事林邱富美之子,妹妹林怡岑則出任監察人;另一名監察人林秀錚是林宏信的姊姊,她也是廣明實業總經理。

直接供貨  檢測服務一條龍

林家原本在高雄發展,在化學工業投資超過 40 年。2001 年高雄硫酸錏公司停止生產濃硝酸,廣明實業馬上著手興建 3 萬噸的濃硝酸工廠,導入德國赫司特(Hoechst)公司硝酸鎂生產技術和美國淡硝酸技術,站上台灣濃硝酸龍頭地位,再順勢拿下台硝經營權。

其後,廣明逐步發展成擁有自有品牌,直接供貨給台積電的材料廠商。一位業界人士觀察,過去分裝、檢測、服務,都掌握在外商手上,台灣公司只做製造,但這幾年,台廠逐步建立服務能量,「就算透過外商賣給半導體廠,外商也只是開一張發票,角色更像代理商。」他觀察。

當全世界都要爭奪台積電的尖端半導體技術時,台灣半導體材料供應鏈的重要性跟著上升,不管台積電要到哪裡設廠,廣明仍會是台積電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

(本文由 財訊 授權轉載)原文出處: 台灣最大電子級硫酸廠廣明實業,台積電美國廠也要靠他 財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