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在線》吃飯皇帝大,中國經濟下行無損食品需求?

美中貿易戰轉眼間已經打了一年多,戰火何時能休似乎還看不到盡頭,任憑中國政府頻頻出招拉抬內需,抵禦貿易戰對經濟帶來的下行壓力,但是中國第2季經濟成長率依然從上季的6.4%下滑至6.2%,創下1992年第一季以來最低,瑞銀證券更將中國今(2019)、明(2020)年GDP增速分別由6.2%、6.1%下調至6.1%、5.8%。

而代表消費動能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月年增7.6%、月減2.2個百分點,為今年次低水準,顯示貿易戰已經動搖消費信心。但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食品一向被認為是再怎麼不景氣都有強勁剛性需求支撐的產業。連結到台股,投資人更加關心的是,布局中國內需有成的相關台商是否已經受到內需走疲的影響?我們將透過4家業態不盡相同績優食品台廠的業績表現,帶您一窺目前大陸飲食相關行業的景氣樣貌。

(見下表)南僑(1702)除外,由其他3家公司今年來累計營收年增明顯不如稅後淨利年增,似乎可得到簡單的結論,即消費力道的確不強,但又有一股特別的力量推升獲利有比較好的表現。但畢竟每家公司的中國營收佔比並不相同,因此我們將針對個別公司逐一檢視,以求能更精確地從相關數字理出方向。

營收年增明顯放緩,鮮活靠優勢創造亮眼獲利

營收百分百來自中國大陸的鮮活果汁-KY(1256),直接透過上表即可看出中國內需確實放緩。雖然今年以來累計營收仍為正成長,然5%的年增率,相較鮮活近十年來33%的年複合成長率,已屬小巫見大巫。但從鮮活上半年的稅後淨利年增仍接近25%,又呼應其董事長黃國晃所言。

鮮活董事長黃國晃表示,隨著中國大眾餐飲市場持續增長,產業面前景健康,雖然一方面在中美貿易戰之下,中國大陸整體經濟及消費巿場將受到不利衝擊;惟另一方面,中國政府透過推動個稅改革及企業降稅減費來穩定內需,並通過深化改革不斷提升其國內經濟活力,因此鮮活認為,對餐飲業的增長具正面助益。

而鮮活較為樂觀的看法,似乎與其原料商角色不無關係。早在1990年代,嘉義農專畢業卻極有生意頭腦的黃國晃,看到飲料連鎖店在對岸大發利市,但也見識到許多店說倒就倒,於是,黃國晃選擇以被取代性更低的原料供應商角色進入中國內需市場。加上鮮活發展出完善健全的客戶管理制度,即使直接客戶數超過700家,仍能輕鬆做好客戶服務;更由於單一客戶佔比未及5%,確實達到風險分散的效果;加上少量多樣化的產品提供,鮮活持續透過成長創造亮眼獲利數字。

黃國晃表示,隨著城市的更進一步發展,消費者對品質要求提高,推升中國新式茶飲崛起。過去一杯10~12元人民幣的茶飲,有客戶一杯已經可以賣到18~25元、甚至30元以上。黃國晃指出,就他所觀察,中國消費者勇於嚐新,對於鮮活不斷創新產品提供相當大的助力。

鮮活受惠的,就是所謂「消費升級」的概念,這樣的趨勢,當然不會只有單一廠商得到好處,包括德麥(1264)與統一(1216)獲利增長高過營收,都有「消費升級」的影子在。

受惠大陸市場消費升級,德麥重回成長步伐


大陸營收佔33%的德麥,若只看其大陸營運主題無錫芝蘭雅(ZBIW)上半年財報(見上圖,德麥法說),可發現相關成長數字與鮮活極為吻合。以烘焙原料為主業的德麥,其無錫芝蘭雅上半年營收年增5.99%、稅後純益年增27.83%。就德麥觀察,中國大陸市場受惠消費升級(如新鮮水果取代水果罐頭、日本麵粉佔比持續攀高)、城鎮化發展、烘焙產品與業態的多樣化,加上經濟轉型至以消費為主要的經濟增長模式,德麥表示,其在大陸的調整期已告一段落,營運步入成長期。

聚焦方便麵與飲料,統一中控持續產品優化


由於統一轉投資事業龐大,連統一內部人員都很難在短時間內說出中國營收佔比的精確數字,以統一在中國地區的營運主體統一中控(0220.HK)為例,上半年佔整體營收比重約為23%。統一中控上半年營收年增僅2.19%,但稅後淨利年增卻高達39.64%(見上圖,統一法說)。統一表示,主因原物料價格下降、減稅降費政策加持並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推升毛利率由去(2018)年同期的33.5%上升至36.6%,加上各項費用支出精進,提升營運績效,推動獲利大幅成長。

統一中控推動中高價產品有成,「湯達人」營收穩定增長,推升售價人民幣5元的生活麵營收比重,成功改善產品結構,提高獲利能力,成為方便麵主要成長引擎。飲品事業方面,呼應經濟增長及生活型態改變,推出全程冷鏈保鮮冷藏茶飲、果汁,並跨入植物蛋白「誠實豆」豆奶,往高價位、高品質飲品市場進攻。而隨著消費升級及消費者對飲用水品質的注重,去年推出高端天然礦泉水品牌「ALKAQUA愛誇」,成功帶動營收年增12.9%。

對於中美貿易戰是否影響中國內需,統一表示,中國人口多,統一不見得所有市場都要吃下來,例如統一中控只聚焦方便麵與飲料兩大區塊。統一強調,在中國所發展事業只跟內需市場相關,目前就其本身而言,並沒有看到中國內需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而下來。

內需走疲擠壓餐飲消費,南僑罕見營收年減

油脂大廠南僑除了生產油脂,主要產品還包括食品、冰品、冷凍麵團、洗劑,並經營餐飲事業。進入大陸市場已逾20年的南僑,高達62%的營收來自中國(見上圖,南僑法說),在大陸上海經營的餐飲品牌包括寶萊納啤酒餐廳、仙炙軒鐵板燒餐廳以及點水樓等(見下圖,南僑法說)。

雖說「民以食為天」,一旦經濟下行擠壓可支配所得,同樣都是吃,還是會被迫分出不同層次,在家吃跟出去上館子吃,必要程度高下立判,這點就正足以說明南僑目前的現況。

從南僑近10年的年度營收(見上圖,XQ全球贏家)可看出,成長趨勢未曾中斷、年年創高。然而到了今年,月營收的累計年增率(見下圖,XQ全球贏家)一路赤字,雖然衰退的幅度微不足道,但這對年年成長的績優生已屬罕見。對此,南僑總經理李勘文坦言,中國內需景氣很明顯有下來,從最近幾家指標台商餐飲業在中國的營運數字下滑或虧損即可見微知著;而南僑本身在大陸也有餐飲事業,跟過去雙位數成長相較,今年的力道不如以往確實明顯有感,雖然吃是民生消費必需,但相對較為奢侈的上館子次數就會降低。

不過,即使上半年營收微幅年減,但從損益表(見上圖,南僑法說)仍可看出南僑本業獲利一直到稅前淨利都是成長的,稅後淨利之所以衰退是因為所得稅因素。李勘文指出,攸關所得稅優惠的「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天津廠與廣州廠每3年都會有資格到期的問題,待重新申請通過後,帳上多估算的所得稅費用可再行回沖。另外人民幣走勢也是攸關後續營收獲利表現的關鍵因素,李勘文表示,南僑雖然幾乎沒有美元借款了,人民幣貶值儘管沒有財務上的影響,卻會增加購料成本。尤其正值市場擔心貿易戰會不會升級成貨幣戰,而若中美貿易戰一直持續,不僅可能使人民幣趨貶,甚至衝擊中國經濟成長,都將會影響消費信心。MoneyDJ 新聞 2019-09-12 10:37:09 記者邱建齊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