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戴正吳靠兩項關鍵技術,「負遺產」一掃而空

夏普 6 月 21 日發布新聞稿指出,公司已全數買回並註銷已發行的優先股 10 萬 8,000 股。這個動作代表夏普終於將先前的「負遺產」一掃而空,經營重建告一段落。但同時也意味著,下一個階段的挑戰即將開始。

優先股是當年鴻海得以拿下夏普經營權的關鍵之一。2015 年夏普財務狀況不佳時,公司對瑞穗銀行和三菱 UJF 銀行發行了 2,000 億日圓的優先股(20 萬股),這些優先股沒有表決權,但是一年股利高達 2.5% 左右。2016 年,夏普負債大於資產,當時也有意拿下經營權的「產業革新機構」,要求銀行無償處理優先股,在銀行強烈反彈下,最後由鴻海勝出。

闖過難關  3 年內成功轉型

依規定,今年 7 月銀行有權要求轉換為普通股,屆時夏普股數可能膨脹兩成,恐怕將危及鴻海集團經營權。因此夏普用改革組織得到的資金,今年 1 月以 850 億日圓買回 9 萬 2,000 股優先股,6 月再追加 970 億日圓,全數買回。

2016 年 8 月出任夏普社長的戴正吳,6 月 11 日在法說會上表示,他很高興 3 年內就成功讓事業轉型。在此之前,他已經帶領公司度過幾道難關,包括 2016 年 8 月夏普從東京證交所一部降為二部,2017 年 12 月順利回歸一部;此外,夏普 2017 年度(2018 年 3 月底為止)轉虧為盈,為 4 年來首見,還恢復發放 6 年以來首次的股利。2018 年度夏普營業額比上一年度減少 1% 為 2.4 兆日圓,淨利則增加 5.7%,達 742 億日圓。

與 3 年前相比,夏普員工也有了改變。戴正吳剛接社長時,曾說員工像是「有錢人家的小孩」,太缺乏成本觀念,但日前他接受《日經商業》週刊和《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指出,他提倡的成本意識已逐漸深入人心。一開始他希望看清楚公司的問題出在哪裡,並強化成本意識,把必須由社長裁示的金額下調到 300 萬日圓以上。隨著員工習慣考量到成本,裁示金額的權限也逐漸擴大,2018 年 1 月實施共同執行長制時,這個金額即跟著調高到 2,000 萬日圓以下,今年 7 月更要進一步調高到 1 億日圓以下。

儘管經營已有一定的績效,考驗也接踵而來。首先是夏普買回優先股的同時,也削弱了資金力。《日經 Veritas》分析,2019 年 3 月底為止,夏普現金和存款為 2,666 億日圓,暫不計算這段期間的獲利,花 970 億日圓買回股票,使得存款只剩 1,700 億日圓。戴正吳接下來希望推動收購和投資案,但缺錢就很難大刀闊斧地執行。

另一方面,外在環境帶來衝擊,夏普向下修正 2019 年度的業績預估,營業額下修 6,000 億日圓,為 2.65 兆日圓;營業利益下修 500 億日圓,為 1,000 億日圓。一般認為,下修的理由是美中貿易戰導致中國景氣成長趨緩,以及蘋果銷量不佳的影響。

續推改革  尋找獲利新商機

此外,夏普的效率也還有提升空間。儘管夏普不曾停下推動結構改革的腳步,例如去年 8 月就宣布停止在日本生產白色家電,但戴正吳對《日本經濟新聞》說,改革尚未結束,以效率的角度來看,夏普在日本國內的據點還太多,還可以改善。他舉例說,原本廣島縣福山市和奈良縣天理市都開發智慧型手機用相機的零件,後來集中到天理市一處。未來還要進一步集中,這樣不但能降低成本,開發人員還能互相交流,激盪腦力。

最後是要找到下一個獲利來源。夏普的願景是「靠 8K(超高畫質技術)和 AIoT(人工智慧結合物聯網)」來改變世界,處理完負遺產後,未來怎樣採取攻勢,在 8K 和 AIoT 的平台上提高自家產品的附加價值,是決定繼續成長的關鍵。

戴正吳告訴《日經商業》週刊,他每天早上 7 點前上班,會向公司內創辦人早川德次的銅像行禮之後,再開始工作;這家企業是日本的國寶,他當然不能讓這家百年企業毀在他手中。台灣人關注郭台銘辭去鴻海董事長後的下一動,日本人則更關心戴正吳如何帶領夏普走向下一個 100 年。原文出處: 夏普戴正吳靠兩項關鍵技術,「負遺產」一掃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