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在線》生技股東會前味不足 後勁值得玩味

今年生技新藥的重點股東會即將落幕了,有親到會場參與的投資人普遍覺得,股東會現場變冷清了,發問的人少了,不過這也不盡然都是壞事,套句老手的一句話「人多的地方少去」,或許歷經了幾波資本市場的潮起潮落,才能真正測出真本事。只是就今年指標公司股東會釋出的訊息來看,解釋現況還是居多數,前味略顯清淡,對於Pipeline的發展還處於「未完待續」,後勁反倒值得玩味。

股東會冷清了 留下忠心支持戶
如果這幾年都參與生技新藥股東會的投資人,一定有感覺,這兩年所謂重磅級的生技股股東會,出席股東與現場提問人數越來越少了,此當然與生技股資本市場的交易活絡度呈現正比,以今年幾家比較受到關注的新藥股股東會來看,除了智擎(4162)因董事會改選前,各陣營的角力激烈,且有部分小股東對於公司股價與收取委託書方式,直接向經營層表達抗議,開會時間較往年為長外,剩下幾乎都是正規議程一小時內結束,爾後頂多再多一小時回答股東提問,進行順利。

不過,在「看熱鬧、賺短線價差」的小股東退場後,留下來的不論是「嫌貨」在場大吐苦水的買貨人,或反過頭替公司求情大嘆是資本市場病了,有些程度都是「真愛」,更何況過去曾見證也參與浩鼎(4174)股價高峰的藝人小S公公,再度變為浩鼎前十大股東,是不是所謂的低檔回補,也頗令人玩味。

董事會改選不少 智擎最受關注
而今年有幾家指標的生技新藥公司,進行董事會改選,多數的當選人都如規劃,比較有新意的,是透過私募取得美時(1795)的日本富士製藥,由董事長取得公司增加的一席董事席次,深化兩者合作關係。

競爭最激烈也最受矚目的智擎,扣除國發基金後的東洋(4105)陣營與前任總經理葉常菁領軍的陣營,改選前就以劍拔弩張,最後由東洋取得過半席次,結束了前三年雙方勢力近旗鼓相當的共治局面,葉常菁(上附圖資料照片)也確定卸下了總座一職,好的方面想,過去幾年被小股東或市場質疑沒有效率的董事會,可能因一方獨大加速進度;但無論是胰臟癌後線用藥安能得或放射輔助療法的PEP-503,都是由葉常菁主導授權與國際談判,未來沒有「葉博士」擔任總舵手的智擎,將航向何處,投資人也等著新團隊釋疑。

中裕/浩鼎維持往例對股東開講 是否釋疑隨人解釋
過去最被投資人期待的新藥股東會,當屬張氏兄弟領軍的中裕(4147)與浩鼎,兩家公司也開創一個不成文的規則,就是股東會正式議程結束後,開放現場股東提問到飽,而且經營團隊幾乎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對大小股東一視同仁,因不少小股東都是做過功課或擁有生醫專業的投資人,現場提問的深度與難度,也屢屢被媒體私下笑稱簡直是醫學年會。

今年兩家公司的董事長,仍維持一貫誠意,盡力回覆提問;整理兩家公司現階段比較重要產品線的後續發展,其中銷售不如預期的末線愛滋病用藥TMB-355(商品名Trogarzo),董事長張念原(附圖資料照片)坦言,第一年的成績連自己都不滿意,但是合作夥伴Thera已經修正銷售策略,不僅侷限於向醫生推廣,而是期望能讓適用病患直接認識這個藥,進而推動醫生換藥,董座也信心喊話,今年銷售目標可以達陣,且生產良率已緩步改善,且希望投資人把更大的目光放在後續的產品發展,評估公司真正的價值。

至於浩鼎,董事長張念慈股東會釋出的訊息,主要是進度最快的OBI-822的後續規劃,目前鎖定是尚無標準療法的三陰性乳癌為主的收案,並會透過微調收案對象與各區域收案比例的方式,追上先前因中國及歐洲審查進度略落後的進程,更值得留意的是,張念慈不諱言,過去三年有司法問題,很難跟國際潛在談判對象解釋清楚,造成國際合作與談判授權延後,但問題解決後,未來一年會加速國際授權、合併治療與尋找商業化夥伴的合作談判上,且除了中後期臨床的OBI-822外,其他幾個核心產品線若達到臨床概念驗證階段(編案:多落在二期臨床前期),也不排除任何合作可能。

安成藥順利下櫃 轉型拚加速
今年另一個生技股股東會的重頭戲,是通過下櫃的安成藥(4180),因創辦人陳志明(上圖資料照片)是當時海歸派的四大天王之一,當初股價也曾風光一時,此次下櫃也頗受人關注。不過因為經營團隊掌握絕對的股權優勢,終止上櫃案高票通過,而經營團隊也強調,下櫃不是撤出台灣,而是要讓轉型之路更為彈性,根據目前的規劃,會透過外部成長帶動2021年後有新的營收進來,且也不排除跨足新藥、新劑型新藥、創新學名藥等領域,讓近年受整體市場衝擊不小的單純利基學名藥發展策略,更趨多元,也更能度過此波美國為主的學名藥市場劇烈調整,爭取另一次轉型重生的機會。

人才、市場與政策缺口 還有待努力突圍
持平而論,今年指標生技新藥股的股東會,釋出的訊息雷大雨小,並沒有太多明確釋疑的訊息,多數的發言比較像是信心喊話,前味略顯不足,不過對於聽的懂的行家來說,有些臨床或實際銷售反饋的訊息,還是有助於後續的判斷,後勁值得細細品嚐。

但不論是安成藥的陳志明或浩鼎的張念慈都坦言,台灣過去在生技產業發展上,都還明顯領先大陸,但近年不論是人才、市場與政策的速度,都可能已有被後來追上的可能,令人憂心,不過張念慈認為,台灣還有在創新與IP的優勢,需要把握,只是台灣發展生技業有市場過小的先天不足,近年海歸人才不少又捨台就陸,形成斷層危機,是需要人才與技術密集的生技產業,長期最值得留意的風險。

表、指標生技新藥公司股東會後待關注題材;製表:蕭燕翔

MoneyDJ 新聞 2019-06-28 11:26:16 記者蕭燕翔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