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在線》掂斤兩拚優勢,台生技資本市場仍有可為

大陸科創板將於7月開板,加上去年香港針對尚未獲利公司生技股開了大門,都讓產業界對於兩岸三地生技股資本市場未來發展,抱持更高度關注。只是根據券商與專業會計師的整理,大陸與香港針對尚未獲利生技公司的市值門檻要求高,目標對象並非以中小型公司為主,且以集保與周轉率角度,台灣仍有其優勢,只是走過產業低谷後的發展,加強國際連結或才可能降低遭邊緣化的衝擊。

大陸科創板最快7月開板 來勢洶洶

大陸科創板最快將在7月上路,而科創板的重點產業以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訊息技術、節能環保為主,國內券商龍頭主管就表示,科創板鎖定產業與台灣的「5+2」新興產業高度相關,看的出大家的有志一同;而相較於過往的主板,大陸科創板取消本益比上限與漲跌幅限制,且首日就得開放資券,只是在券商持股比例與跟投時間上,有所規範,上市條件則以市值為主、營收為輔的方式,取代獲利條件,目前已送件數超過120件,其中四分之一屬於生物醫藥股,首批三檔審議全數過關;就整體科創板的新募資金額可達到千億人民幣之譜。


兩岸三地都對新創生技股招手 條件大不同

而在科創板即將開板前夕,加上去年4月香港主板對尚未獲利的生技公司開了上市大門,兩岸三地一夕之間成為對新創生技公司最友善的市場之一;但其實細究其條件,卻還是有很大的差異,最雷同之處除放寬對營收獲利的限制外,也都規範至少一項產品進入指標國家的臨床二期,以確認商業化的進度。

三個市場雖都拿掉了獲利的緊箍咒,但市值卻成為另一個篩檢的條件,台灣相對容易,只要取得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科技事業核准函後,上市或上櫃的資本額門檻大幅降低到3億與5千萬台幣;但香港與大陸科創板所採的預估市值門檻,前者為15億港幣,後者則要40億人民幣,換算台幣約60億至180億元,在台灣資本市場尚未獲利的創新生技股當中,符合的標的恐怕未及20檔,也就是對多數掛牌的台灣生技股來說,應該是看的到卻吃不到的選擇。

而以其他條件來說,香港首創需有一個專業股東替新創生技公司背書,台灣及大陸則有閉鎖期的規定,特別是大陸科創板的閉鎖期,最長可以到五年,此是否是多數原始投資人可以接受的資金凍結,或有爭議。

表、兩岸三地主要生技股掛牌條件;資料整理:元大證券

台灣生技股熱潮還未全退  周轉率/本益比還屬中值

其實台灣生技股雖在連續的解盲失利事件後,進入一段冰凍期,但要說國內投資人已對台灣生技股全然投下反對票,似乎也有些失真。

根據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的整理,以相對較有生技聚落的全球主要資本市場相比,台灣掛牌(以櫃買市場為主)公司的平均市值雖遠不及美國及香港,但本益比居三個比較市場中間位置,周轉率也是香港主板的一倍以上。

如果以香港去年4月開放尚未獲利的生技公司掛牌做為分野,根據元大證券的整理,香港適用該辦法已有9家掛牌,其中8家與新藥研發有關,目前有5家破發、市價低於掛牌價;而2018年至今台灣則有10家生技新股掛牌,種類更為多元,包括新藥研發、農業生技、醫療服務及高階醫材等,僅有茂生農經(1240)一家還低於掛牌價,以此觀察,要說台灣特別冷落生技股,可能也言過於實。

表、台/港/美生技股比較;資料來源: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整理

台灣生技股市值停滯 新IPO熱度降溫

其實根據資誠會計師事務所的統計,台灣上市櫃生技類股的總市值,在近三、四年大約都在7,300到7,500億元間盤整,並未隨掛牌家數增加而走升,也就是已掛牌的公司平均市值還是呈現下滑,不過並非峭壁式的陡降,反而比較像是溫水煮青蛙。

而據櫃買中心的統計,近年上櫃生技股的募資,在民國105年前見到高峰後,反應市場對生技的熱情降溫,也沒有太大起色,只是如果以佔上櫃公司總募資金額的比重來看,大概都還有兩位數以上水準,今年前五月因為有比較大型的公司辦理增資,佔比又呈現回升。

至於初次申請上市櫃的公司家數來看,民國105年還有12家,前年與去年分別降至7家及6家,此多少也反映主管機關對審議條件的趨嚴,還有業界傳言的潛規則等負面影響。

表、近年上市櫃生技家數/市值 資料來源: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整理

表、近年上櫃生技類股募資情形  資料來源:櫃買中心


中小型規模還是以台為首選 但加強國際化與制度改革為必須

持平而論,即便大陸科創板與港股對新創生技股開了一扇門,但以市值條件來看,台灣以中小型廠商為多的產業特性,能符合的廠商並非多數,不過這個長期衍生的問題是,假設台股的生技聚落重啟另一波投資信心,或將制度面及投資氣氛更趨友善,有條件符合港股與大陸招商條件的大型公司,就更有可能出走,中長期讓台灣生技股投資更加邊緣化,或劣幣驅逐良幣,也非不可能。

對於台灣生技股資本市場的優化,市場近年建議不少,主要還是希望主管機關言行一致,真無所謂的潛規則,以免資金斷鏈;而對交易面,從詢圈制改為競拍,可能讓參與初次上市的資金結構,轉向更以賺取短線價差的套利客為主,也因參與競拍買盤首重價差,也成為壓低掛牌價的另個可能,如此一來,掛牌公司如果沒法籌到足夠的資金,是否影響下階段臨床規劃,也有待觀察。

事實上,以長期來說,台股在生技類股的多樣性、周轉率與掛牌門檻等條件上,相對其他市場還是有優勢,只是國際化程度不足,與因個股平均市值偏低導致的平均周轉值較低,仍有可能讓國際機構投資人卻步,類股在歷經高峰、急凍到觀望的階段後,如何把制度做的更能兼顧產業發展與投資人保護,而非單方面的傾斜,是各界的期待。

MoneyDJ 新聞 2019-06-20 11:32:15 記者蕭燕翔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