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主要IT廠營收增幅5個月來最大;貿易戰成重大隱憂

日經新聞14日報導,2019年4月份列入「Asia300」成分股的台灣19家主要IT廠營收較去年同月成長7.4%至9,165億元(台幣、以下同),連續第2個月呈現增長、且增幅為5個月來(2018年11月以來、成長7.8%)最大。在19家主要IT廠中、有11家企業營收呈現增長,其中鴻海(2317)等搶攻數據中心伺服器需求的企業是提振台灣主要IT廠營收持續增長的主要功臣。

台灣匯集了眾多蘋果(Apple)產品的供應商、與全球IT大廠的關係深厚,因此各家廠商公布的月次別營收被視為是預估景氣前景的先行指標而備受投資人關注。

報導指出,台灣廠商以中國為主要的生產據點、出口對象,而美國川普政權於10日對中國發動的第3波制裁關稅成為重大隱憂,雖然各家台灣廠商已藉由將生產轉出中國等措施來應對,但若智慧手機等產品也成為制裁關稅對象的話,恐讓台廠應對不及,因此在美中貿易戰再度激化的背景下,之後台灣主要IT廠營收能否持續呈現回復仍是未知數。

美國川普政權於台灣時間5月10日上午12點01分正式對中國發動第3波制裁關稅、將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品關稅從10%調高至25%,且川普政權計畫對中國祭出第4波制裁關稅,川普5月10日發布推文,表示對中國其餘3,250億美元出口品課徵25%關稅的計畫、已展開作業程序。

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對大約3千億美元中國輸美出口品的25%關稅展開作業程序,於美股5月13日盤後公布擬好的課稅清單,手機、筆記型電腦都被包括在內,但藥品、稀土原料未被納入。

日經新聞12日報導,美國川普政權若對中國祭出第4波制裁關稅,恐將衝擊台灣、日本、南韓等全球供應鏈,引發混亂。

日本內閣府3月12日發表了調查全球經濟動向的報告書「世界經濟潮流」,稱美國若對中國課徵追加關稅、導致中國對美國的高附加價值零件等產品出口減少的話,「恐對美國汽車、半導體等的出口造成影響」,且除了先進國家的貿易之外,美中貿易摩擦也可能對亞洲新興國家的貿易帶來廣範圍影響。

*編者按:本文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精實財經媒體》、編者及作者無涉。

MoneyDJ 新聞 2019-05-15 07:05:32 記者蔡承啟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