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擬將虛擬貨幣挖礦列淘汰產業,礦機企業營運迎變數

每日經濟新聞報導,大陸國家發改委4月8日發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涉及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三個類別的產業活動,虛擬貨幣「挖礦」活動(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生產過程)出現在淘汰類之中。隨著大陸相關部門的表態,曾被冠以暴利標籤的比特幣礦機企業的頭上可能會多出一把懸頂之劍。

該目錄目前尚處徵求意見階段,靴子尚未落地。但同時也可看到,隨著嘉楠耘智、比特大陸IPO紛紛遇阻,市場上對於虛擬貨幣的爭議確實也越來越多。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區塊鏈研究室主任李鳴表示,徵求意見稿如果正式實施,對於挖礦企業的影響較大,即便一些企業可能選擇到海外,尋找能耗成本較低的區域「挖礦」,但還會面臨勞動力、產業轉移、環境成本等方面的風險和考驗。

長期研究「礦機」產業的沈小鋒也認為,目前大陸國內礦機晶片研製走在全球前列,如果強制淘汰一部分「礦場」,很多企業將去東南亞國家「挖礦」。有業界人士則建議,在淘汰「挖礦」活動的過程中,可以考慮有梯度地退出。

太平洋證券研報顯示,2018年底對應的「礦機」市場規模約1,078億元(人民幣,下同)。「礦機」生產商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億邦國際均曾於2018年尋求赴港上市,但首次上市申請均未成功。主要在於,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隨著數位貨幣持續走低和監管層的發聲,三大「礦機」生產商在市場上也面臨較大爭議,頻頻傳出裁員、虧損等消息。

太平洋證券資料顯示,比特大陸作為全球最大的比特幣礦機生產商,旗下的「螞蟻礦機」系列年銷量在數十萬台,市佔率超過80%,嘉楠耘智市占率為15%左右,加上億邦股份等公司,中國大陸的「礦機」企業已佔據全球95%以上的市場。雖然「礦機」生廠商們一直希望開拓出多元化應用場景,但其主要營收依然來自「礦機」。比特大陸招股說明書顯示,2018年上半年礦機銷售占總收入的94.3%。

一位長期研究「礦機」的分析人士表示,如果徵求意見稿真正實行,對於「礦機」生產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銷量下降,進而影響營收和利潤。不過,目前徵求意見稿的影響似乎還未傳導至銷售端,4月9日,比特大陸官網顯示,多個型號的螞蟻礦機在售,其中在4月8日發佈的S17系列已經售罄。

這已不是大陸官方對虛擬貨幣第一次表態。2018年1月,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曾向各地發布文件,要求積極引導轄內企業有序退出比特幣挖礦業務,並定期報送工作進展。

李鳴表示,目前虛擬貨幣「挖礦」活動依然是一項能耗較高的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消耗了大量的能源和電力。但曼圖資本投資經理苗春陽表示,「挖礦」並沒有產生實際社會價值,其本身挖出的是虛擬數位幣,而虛擬數位幣的價值,對社會進步的真正價值微乎其微。此外,業界對於「挖礦」的爭議還來源於環境方面的影響。2018年10月發表在期刊「Nature Climate Change」的一篇論文顯示,僅挖比特幣一項就將導致2033年全球氣溫上升2℃,這也是挖礦活動與一些毒害、污染環境的技術/工藝分類在一起的原因。

李鳴表示,從大陸相關部門的態度可以發現,有關部門對於「挖礦」產業的態度也釋放出越來越明顯的信號,從觀察期、規範期、逐步進入有序引導期,「挖礦活動」野蠻生長的時代已過去。MoneyDJ 新聞 2019-04-10 09:27:47 記者新聞中心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