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金融愈用愈有錢?調查顯示,高薪族愛用數位管道理財

回想一下,過去半年當有轉帳需求,你是出門到巷口的超商找 ATM?還是隨時隨地拿出手機一指搞定?

上一趟海外旅行,你是早在家裡透過手機比價,幫自己預定好旅平險?還是登機前,才急忙在機場保險櫃檯辦好手續?

工作告一段落,到超商喝杯咖啡重新醒腦時,你習慣買下第二杯半價、寄杯該店?還是用手機 App 下單,一邊享有高折扣,一邊將存杯即時轉送給遠方關心的人?

小心,你的金融使用習慣,正悄悄地影響著未來財富潛力!

Fintech 浪潮襲來,各家金融機構無不使出渾身解術推出數位金融新服務,也密切追蹤新服務帶來的影響與改變。

「近 3 年,民眾在數位金融上成長快速,移動愈來愈明顯,」數位金融力大調查執行人東方線上副總監楊少夫觀察,近六成的人幾乎每兩天就會透過網路來處理金融相關事務;若與理財行為交叉觀察,「有愈穩定收入的消費者,在數位金融力的表現愈強」。

楊少夫分析,數位金融力能夠反映新式消費的使用傾向,「尤其月薪 4 萬元以上,數位金融更成為管理財務的必要方式。」

此外,在行動支付上,每月使用 6 次以上的高頻使用者,比例也大幅成長 6 成;在 LINE Pay 與街口支付各領風騷帶動下,整體滲透率突破六成大關,兩個品牌合計拿下逾 8 成市占,笑傲行動支付市場。

《遠見雜誌》連續第 3 年進行「數位金融力」大調查追蹤,今年再與台新銀行、東方線上合作,在 9 月底至 10 月初,透過網路訪問 20~49 歲民眾的數位金融使用情況,回收有效問券 1,068 份。

「數位金融力」大調查試圖透過「數位理財力」、「數位消費力」、「數位發展力」三大指標,分別評估受訪者在投資、理財與生活消費的數位化程度,與對數位金融服務的使用與期待,並換算成「數位金融力」(總分 100 分),以呈現台灣數位金融主要使用者的樣貌。

現象一:實體金融位移至數位金融

調查結果顯示,2018「數位金融力」得分 52.6 分,較去年小幅成長 4.2%,從 2016 數位金融元年 46.1 分、2017 年 50.5 分一路昂頭,呈現低檔起飛之姿。

▲ 台灣數位金融力低檔起飛。

三大指標中,與使用數位工具最相關的「數位理財力」54.5 分、「數位消費力」28.6 分近乎持平,反倒是「數位發展力」74.6 分,較去年增加 5.2 分,增長 7.4%。

楊少夫指出,相較於前兩年,消費者對於新服務偏向嘗試的行為面改變,今年則進一步在態度面上,展現對數位金融帶來的方便性與重要性有了高度認同與期待,「純網銀與行動支付帶來行為黏著性與觀念正向性,對數位金融接下來的爆發發展很值得期待。」

楊少夫的觀察反映在調查中,確實也顯現著實體金融正加快腳步往數位金融移動的跡象。

在 14 項金融行為調查上,整體使用比例前三高的金融服務為帳務查詢(95%)、轉帳(94%)與存款(88%);最少使用的 3 項功能則是理財諮詢(35%)、貸款申請(23%)與黃金投資(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