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CEO霍華德·舒爾茨即將卸任:過去這些年他是怎樣讓你乖乖打開錢包的?

6月4日,星巴克宣布,董事長、CEO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將於本月卸任。執掌星巴克31年,舒爾茨把星巴克從西雅圖開到了全球60多個國家,當年賣咖啡豆的小店也變成了一家擁有22000家門店“日不落咖啡館”

而星巴克在中國的擴張也可謂神速,從1999年在北京開第一家店起,不到20年的時間在中國開了3300家門店,2022年還要開到6000家。星巴克是如何“攻陷”全球,又讓中國消費者乖乖掏錢的?

a775ed15-a214-4bd5-b471-0107916a95b7.jpg

(霍華德·舒爾茨在位於西雅圖的第一家門店)

“星巴克帝國”成長史

星巴克成立於1971年,最初經營咖啡豆、茶葉和香料,並不提供飲料服務。1982年,舒爾茨加入星巴克,擔任咖啡店的零售業務和營銷總監。1987年,舒爾茨召集了一批投資者買下星巴克公司。

星巴克有多能賺?

根據星巴克近10年財報披露的營業收入,除了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出現下降外,其他年份均保持穩定、快速增長。

1995年,星巴克進入日本,開啟了全球化擴張戰略。至今,星巴克已在全球60多個國家擁有超過22,000家門店。其中,美洲是最大的市場,占比約六成,亞太地區為第二大市場,占比近三成。

從收入來看,美洲的消費者為星巴克貢獻的收入最多,但論增速,亞太地區則遙遙領先。2013年~2016年,星巴克在亞太地區的收入增速均在20%以上, 2015年甚至超過100%。而美洲區域淨收入增速多低於10%。

“星爸爸”的中國野心

據星巴克官網,中國目前已成為其發展速度最快、最大的海外市場。星巴克於1999年1月在北京開設了中國大陸第一家門店。目前星巴克在中國大陸141座城市有近3300家門店。

星巴克在2018全球投資者交流會上宣布,在2022財年末(2022年9月底)將中國大陸市場的門店數量倍增至6000家,新進入100個城市,覆蓋總數達到230個城市

星巴克是如何“攻陷”全球的?

  • 以直營門店+特許經營
    兩種模式大舉擴張

在海外擴張中,面對存在著重大經濟文化差異的社會,星巴克採取了授權、合營、聯營的模式進行摸索,並在合作時即約定合約結束後公司有權收購合營/聯營公司全部股權。借由這種方式實現了大舉擴張。

  • 商品和服務的標準化

對迅速擴張的餐飲企業來說,重點和難點都在於保證商品的標準化與一致的客戶體驗。即顧客走入任何一家門店,都能在相似的氛圍中,喝到同一種味道的咖啡,享受到相同的服務,不論北京還是紐約,喧鬧的景區還是高檔寫字樓。

舒爾茨對用戶體驗的細節要求嚴苛,例如,2007 年,由於三明治的奶酪味和烤箱聲音嚴重影響咖啡體驗,舒爾茨毅然取消早餐三明治的供應,即便這個決定會嚴重影響利潤。同時員工努力嚐試不同烤箱、改進包裝紙、改善門店通風和空調設備等措施。

  • 高護城河+高定價策略

星巴克的護城河,在於其龐大的門店數量、穩定的產品和服務質量以及高品牌價值抓住了消費者的需求,而消費者的粘度是高定價的前提。

星巴克還根據不同市場的成本進行差異化定價。比如,星巴克在中國定價偏高,主要因為中國門店面積較大、租金成本較高。

  • 第三空間概念+快餐化營銷

從消費者角度,星巴克滿足了咖啡館作為工作和家之外的“第三空間”職能:即是生活場景下的休閑之所,又是工作場景下的洽談之處。

從經營者角度,在保證良好服務的前提下,星巴克採取的措施包括:將大部分陶瓷咖啡杯更換為更加節省人力的紙杯;以不太舒適的木質座椅為主,提高翻台率;可選品類不多,減少消費者抉擇時間。

(星巴克的座椅多為不太舒適的木質桌椅)

  • 裝潢和商品的“本土化”

跨國企業在北京的前門、後海等景區,星巴克門店的內外裝修都中國化,以入本土文化;另外,星巴克沒有在中國推銷美國的暢銷產品,而是推出了新的創新產品,比如抹茶拿鐵,以及在端午節賣星冰粽,中秋節賣月餅等等。

星巴克正不斷豐富其產品清單,銷售範圍正逐步囊括食品、茶飲、器皿等,星巴克正從宜家咖啡館想宜家綜合類食品公司轉型。

  • 對員工友好

多數西方企業視中國員工為廉價勞動力,導致員工流動率很高,星巴克的另一個絕招是打造了“夥伴文化”,通過學生貸款和補貼住宿、股票期權計劃、定期培訓、“夥伴回家計劃”等福利以及穩定的晉升通道留住員工,而員工的滿意度是良好顧客體驗的前提。

本文來自財看見-騰訊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