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食糖定價者:產量占全球1/4,出口占1/2,巴西製糖業是如何獨步全球的?

撲克導言:長期以來,撲克投資家一直高度關注大宗產業與金融領域。昨天的咖啡專題之後,我們繼續將目光停留在南美洲這片肥沃的土地上。今天,我們要談的是:甘蔗。甘蔗是溫帶和熱帶農作物,是製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煉乙醇作為能源替代品。全世界有一百多個國家出產甘蔗,最大的甘蔗生產國是巴西、印度和中國。甘蔗主要用於製糖,表皮一般為紫色和綠色兩種常見顏色。

目前,甘蔗是巴西的第三大種植作物,僅次於大豆和玉米。不過,巴西的食糖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也是一個食糖淨出口國,其產量占全球的近四分之一,出口量占全世界的近一半,是世界食糖市場定價者。

今天,撲克投資家帶大家一起來深入了解甘蔗這個行業是如何在巴西發展壯大的,以及由甘蔗的另一重要產品——乙醇市場情況。

看見了甘蔗林,我怎能不想去青紗帳!

北方的青紗帳啊,你至今還這樣令人神往;

想起了青紗帳,我怎能不迷戀甘蔗林的風光!

南方的甘蔗林哪,你竟如此翻動戰士的衷腸。

——郭小川《青紗帳·甘蔗林》

500年前,蔗糖在歐洲和黃金一樣貴重,因為產量低,無法滿足需求。這令製糖業利潤豐厚,但是受制於氣候約束,在歐洲不能大規模的生產。多虧了葡萄牙的航海技術先進,它成為當時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幾個可以尋找新大陸的國家之一。而他們開發新大陸的目標之一就是尋找可以種植甘蔗的土地。成功種植甘蔗的幾個地區包括南非的佛得角(Cape Verde),亞述爾群島(the Azores)和馬德拉大西洋群島(Madeira islands),這些地區都曾經是葡萄牙的殖民地。

而巴西位於南美洲的東部和南部,為世界第5大國。東瀕大西洋,國土面積為854.7萬平方公裏,約占南美洲總面積的46%,全國可耕地面積約4億公頃。巴西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氣候,南部部分地區為亞熱帶氣候。亞馬遜平原年平均氣溫25~28度,南部地區年平均氣溫16~19度。巴西土地豐厚肥沃,60%的廣大農村土地掌握在不到3%的大地主手中,土地私有的高集中。

巴西種植甘蔗始於1532年,在葡萄牙著名的航海家和探險家馬丁·阿豐索·德·索薩(Martim Afonso de Souza)發現了這片土地之後。最初,甘蔗僅在濕熱的亞熱帶地區,擁有massapê那樣肥沃的土地上種植。當時的勞動裏主要是從非洲買來的奴隸。這就是巴西種植甘蔗的開端。就像當年法國、西班牙和英格蘭的探險家開發中美洲一樣,糖經貿易出口至歐洲,從而給巴西的糖產業帶來了第一桶金。

巴西東北部地區是甘蔗最豐產的地區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甘蔗生產中心的發源地,當時由葡萄牙皇室委任Duarte Coelho管理。後來甘蔗種植又進一步擴展至Bahia, Rio de Janeiro 和São Paulo州等中南部地區。儘管遠離歐洲,但Rio de Janeiro 和São Paulo是生產甘蔗第一個盈利的州。在São Paulo,成立於1532年的Engenho dos Erasmos由國家貴族馬丁·阿豐索·德·索薩(Martim Afonso de Souza)控股運營,在當時開歷史之先河,而如今也是巴西甘蔗工業生產的中心。

Engenhos或者榨糖作坊,和糖廠的運行模式類似。一般的基礎設施包括”大房子”,用於貴族自身的居住,包括其家人和仆人;教堂,主要是基督教的禮拜;Senzala,是奴隸居住的地方;而Engenhos本身則由不同的部分組成,用於製糖的不同階段需要。

Engenhos的貴族,一般情況下,擁有周邊的土地,也可以從其他貴族那裏租借。有些有土地但沒有Engenhos的貴族則被強製要求將他們的甘蔗運往最近的Engenhos壓榨,而僅僅得到產糖價值的一半作為收入。

糖的生產從甘蔗壓榨開始,一般是在水推動或者牛拉動的滾筒中進行。由此得到的甘蔗汁會被導入工業熔爐並在銅器中濃縮,然後導入模具等待糖結晶。接下來就是對糖淨化,並將結晶物切割成圓錐形的糖塊–這樣就可以在巴西中國銷售了。如果需要出口,這些糖塊還將進一步壓碎,暴曬,然後打包裝箱,至此可以上船運往歐洲。

 在巴西:甘蔗是一個產業

2017年底,巴西甘蔗種植面積約為900萬公頃,約為巴西可耕種土地面積的2.3%。巴西是全球甘蔗產量最多的國家,其次是印度、泰國和澳大利亞。

中南部地區是巴西主要產糖區,其糖產量約占巴西糖總產量的90%,其餘10%則集中在東北部地區。巴西甘蔗一年收割兩次,這讓巴西能夠一年生產兩次糖和乙醇用於滿足終端市場和出口需求。

隨著20世紀90年代政府在甘蔗產業的逐步退出,自由市場規則變成了常態,產業不再有政府補貼。糖和乙醇價格從此就由市場的供需決定,而甘蔗價格也由其質量和在最終產品中占得比重來決定。

為了良好控制和平衡甘蔗產品的產量和需求,產業人士在不斷突破保護主義壁壘發展糖和乙醇雙邊機會的同時,也在不斷尋找新的市場工具,比如期貨交易。另外,產業也致力於發展乙醇的國際標準,並以此作為把乙醇推向國際貿易產品的第一步。

 巴西:世界食糖市場定價者

在18世紀前甘蔗是巴西占支配地位的經濟作物。目前甘蔗是巴西的第三大種植作物,僅次於大豆和玉米,但巴西的食糖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也是一個食糖淨出口國,其產量占全球的近四分之一,出口量占全世界的近一半,是世界食糖市場定價者。

巴西的糖業政策主要有調控中國生產的食糖與酒精聯產計劃、進口關稅等制度。巴西的糖業管理機構是巴西食糖與酒精協會,巴西聖保羅州蔗產聯盟(Unica)。

巴西的甘蔗主產區主要位於中南部和東北部,中南產量占巴西甘蔗總產量的90%左右。

中南部主產區在南緯25度附近,溫度和降水量都非常適宜甘蔗的生長,幹旱,洪澇等天氣災害對巴西食糖產量的影響非常有限,東南部的聖保羅州,約占巴西總產量的60%。

巴西中南部的甘蔗種植時間在1月-6月,東北部的種植大多在5月-10月,當甘蔗生長12-18個月時,即可收割開榨了。巴西中南部的榨季起止時間為3月-次年3月,開榨時間通常為每年的3-4月份,11月之後生產進入尾聲。

與北半球主產國相比,巴西的甘蔗榨季持續時間更長,收割更加分散和均勻。

 巴西食糖的產量世界第一

全球食糖產量增減變動情況與巴西中國原糖產量波動步調基本一致。

過去20年來,全球主要食糖主產國包括印度、歐盟、泰國、美國、墨西哥、澳大利亞和中國的產量都以寬幅波動為主,巴西的甘蔗產量始終保持穩定增長的趨勢,已經從上世紀80年代的世界第二大產糖國,晉升為當前的第一大主產國,這其中有單產提高的作用,更有種植面積擴充的推動。

目前巴西產量占全世界的比重約為23%,是世界食糖市場上主要的供應來源,平衡了全球的食糖供求關係。

巴西中南部已經在2017年3月份完成了2016/17榨季的生產,在榨季過程中中南部多數地區降雨較為均勻,無明顯異常天氣影響,但有部分甘蔗老化問題影響了最終產量。目前巴西東北部天氣持續偏幹燥,對17/18榨季甘蔗的生長已經帶來一定影響。

UNICA在2017年4月26日的年度預估數據顯示其預計2016/17榨季巴西產糖3562.8萬噸,2017/18榨季產量將小幅降低至3520萬噸,其預計TRS將從2016/17榨季的80.767%降至78.624%,噸甘蔗含糖分將從16/17榨季的133.03增加至134.4,預計食糖和乙醇用蔗比例將從2016/17榨季的46.3%和53.7%,變為46.99%和53.01%。

由此,USDA和UNICA都預計17/18榨季巴西將延續今年的策略,將更多甘蔗用於生產食糖。

1636c0dc2172dae13fddd2ef.jpg!custom660.jpg

消費方面,全球主要食糖消費國包括印度、歐盟、中國、美國、墨西哥等,巴西中國消費占比全球第四或第五,與美國消費比例相當,但對比其占比全球產量近四分之一的份額,其中國銷量在全球食糖市場上的影響比重較小。

2010/11榨季之前,巴西食糖中國消費維持穩定的增長幅度,年均消費增速圍繞2%上下波動,但從2011/12榨季開始,國際糖價超過30美分/磅的歷史記錄高位後,巴西中國食糖消費逐年縮減,但依然維持在1000萬噸之上。

巴西官方沒有專業的消費預測數據,USDA認為基於巴西經濟復甦的大背景下,其預計17/18榨季巴西的食糖消費量將從16/17榨季的1090萬噸增加至1095萬噸。消費增速由16/17榨季的0%增至0.46%,消費變動幅度有限,消費仍未恢復至08年經濟危機前的水平。USDA與巴西境內的聖保羅農經辦ATO消費預測數據基本一致。

 世界食糖看巴西:第一大出口國

巴西食糖無需進口,主要用於出口,出口主要為原糖。因產量基數龐大,巴西食糖出口量長期占據世界第一的位置,占比超全球食糖出口總量的50%以上,遠高於排名世界第二的泰國,泰國占比14左右,其他的主要出口國的出口占比均為個位數。

巴西食糖產量在2011年國際糖價刷新記錄高位後,即2012/13榨季達到當時的歷史最高記錄產量高位,出口也在當年達到當時的歷史記錄高位2765萬噸,此後,價格、產量和出口一起回調,直至本榨季,即2016/17才有明顯提升,根據USDA的數據顯示,預計16/17榨季巴西出口量將恢復至2815萬噸的歷史最高位,而17/18榨季將繼續突破記錄,達到2869萬噸的歷史新高。

巴西境內的聖保羅農經辦ATO認為因國際市場需求增加以及里拉貶值刺激,預計17/18榨季巴西食糖出口將較16/17榨季的2777萬噸增加130萬噸至2907萬噸,其中原糖占2326萬噸,其餘為白糖。

巴西2009/2010至2017/2018食糖出口量,單位:百萬噸

數據來源:statista.com

 除了糖,還有乙醇

19世紀,巴西從原來世界第一大食糖生產國跌到世界第五大生產國,產量僅占全球總產量的8%。在20世紀初”咖啡產業”確立之後,甘蔗的生產有所恢復,同時為終端市場生產更多糖。

為了解決糖產量不斷增長和提煉加工能力的擴張帶來的糖價降低危機,巴西糖和酒精業組織(IAA)在政府支持下於1933年成立了。該組織的首要任務是控制糖產量和維持糖價穩定,這也就意味著每個工廠甘蔗壓榨量不能超過事先確定的數量。

當糖的生產在世界範圍內擴展開來,而試圖保持巴西糖競爭力的一系列努力被證明都是徒勞時,1973年世界第一次石油危機給巴西糖業帶來了新的契機。這給巴西糖廠帶來了一個全新的選擇:甘蔗用來生產燃料乙醇或酒精,從而重新獲得了糖的競爭力。

1975年,巴西政府實施了全國乙醇計劃,即Proálcool,即對糖廠產品進行多樣化處理。包括來自世界銀行的貸款,大部分投資都被用來甘蔗擴種和乙醇蒸餾室的引進。適逢世界石油危機,這個經驗幫助巴西克服了原本隻產蔗糖的弱點,而且還加強了能源安全。

1979年世界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後汽車工業獲得大力發展,製造了直接以含水乙醇為燃料的汽車。1984年,巴西境內的主要汽車生產商生產的汽車中有94.4%是乙醇發動機汽車。

1986年後,石油危機影響減弱,同時巴西政府制定了抑制通膨的政策,這導致了直接以含水乙醇為燃料的汽車產量下降。並進一步引發了1989年的乙醇供應危機,以及乙醇動力交通工具產量下滑,截至2001年,乙醇動力交通工具降至1%以下。

得益於巴西輕艦的發展,含水乙醇需求的降低被無水乙醇以及混合天然氣填補。截至目前為止,經過25年乙醇的大規模使用經驗,巴西的汽車技術和銷售物流水平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能夠獲取純乙醇的燃料加油站網絡已經增長至2.8萬個。

因此,在分析糖價的過程中,同樣要給予巴西乙醇市場足夠的關注。乙醇對糖價的影響主要分為乙醇和原糖相對利潤對生產比例的影響,以及乙醇與汽油價格優勢對二者消費趨勢的影響,進而對乙醇生產比例的影響,兩個方面都是通過對原糖和乙醇生產比例進行調整進而影響糖的產量和預期。

巴西的甘蔗主要用於生產糖和乙醇,甘蔗收購價的基礎指標是TRS(甘蔗中含糖量指標),聖保羅各糖廠和酒精廠共同建立了一套TRS和糖、酒精中國外售價相結合的定價體系。

巴西生產的甘蔗乙醇主要分為無水乙醇(0.5%)和含水乙醇(6%),無水乙醇以20%—25%的比例摻入汽油,作為混合燃料為普通汽車提供動力,具體比例巴西政府規定。含水乙醇則以100%比例用於酒精燃料汽車。

自2003年引入新型混合燃料汽車後,含水乙醇和汽油可以以任意比例混合為混合燃料,此後含水乙醇的產量一直維持近25%的年均增速,無水乙醇年產量則每年遞減1%左右。

通常,1噸甘蔗能夠生產出90公升含水乙醇或85公升無水乙醇或120公斤糖以及副產品糖蜜發酵生成10公升乙醇。若以含糖量(TRS)計算,生產出1公升無水乙醇和含水乙醇分別需要1.765公斤和1.6913公斤TRS。巴西燃料乙醇四分之一左右由糖蜜生產。

甘蔗乙醇生產成本主要包括原料甘蔗、勞動力、能源消耗、財務成本和固定資產折舊等,原料成本在乙醇生產總成本中占比近60%。

根據F.O.Lincht數據顯示,巴西是世界上生物燃料乙醇成本最低的國家,不僅低於汽油成本,比美國的玉米乙醇低58%左右,比小麥乙醇低30%,比歐洲甜菜乙醇低28%,巴西成本優勢主要原因就是甘蔗價格優勢,國際糖價2011年逐步由記錄高位回落,糖價越低,乙醇成本越低,巴西甘蔗用於生產乙醇的比例越高,對應的食糖產量越低,越有利於糖價反彈。

巴西食糖和乙醇生產比例會隨著相對價格變化而不斷調整轉換,通常生產食糖利潤相對更大的時期,製糖用蔗比例更接近50%,否則更接近40%。

乙醇和食糖生產流程與工藝存都存在一定差異,且用於運輸乙醇的管線已全面鋪開,以聖保羅地區最為完善,所以乙醇生產具有一定剛性,短期內二者生產比例並非能實現隨價格而完全轉換。

17/18榨季預計巴西中南部甘蔗產量將達到5.85億噸,按照10%的比例推算,將有5850萬噸左右的甘蔗可以在二者之間轉換。出糖率按13%計算,則對應760餘萬噸原糖,每噸甘蔗產乙醇按79.5公升計算,則對應乙醇46.5億公升。由此可見,二者比例的調整對全球市場都將帶來較大衝擊。

每噸甘蔗大約可以生產原糖120公斤左右,生產乙醇79.5公升,目前乙醇均價為2.44里拉/L,乙醇產值為96.99里拉,美元兌里拉按照3.282計算,推導出對應120公斤原糖的價格為11.17美分/磅,此即為乙醇折糖價平衡點,雖然參數每日均有變化,但依然可以參考次平衡點關注二者比例調節趨勢。

目前糖價長期位於平衡點上方,食糖價格長期占據優勢的前提下生產食糖更加有力可圖,所以也就解釋了這兩個榨季這兩個榨季食糖生產比例的預期不斷調高的原因。

巴西的乙醇是作為汽油的主要替代品,而原油作為汽油的上遊產品直接影響汽油價格,原油間接對原糖價格形成影響。

乙醇的熱值為汽油燃料的2/3左右,兩者的平衡價格長期維持在0.7左右,但在0.7水平時用乙醇可能造成發動機一定程度的堵塞,並且乙醇的保存期限相對較短,消費者更加傾向於使用汽油。而當二者的比價低於0.65時,消費者更加傾向於用乙醇替代汽油。通常出廠價格調整後需要兩周左右才能傳到至消費市場上。

如圖所示,2016/17榨季開始至今乙醇汽油比價長期高於0.7,也導致了乙醇替代效應的減弱,由此推斷當前乙醇生產並不具備比較優勢,未來預期將有更多甘蔗用於食糖生產,這對糖價走勢將帶來更多不利。

由於巴西汽油銷量萎縮,近日巴西國家石油公司宣布將汽油價格平均下調5.4%以重新爭奪市場份額,在汽油價格下調後,含水乙醇銷量和價格將受到擠壓,糖廠將更加傾向於提高食糖用蔗比例。

根據USDA數據顯示,2017/18榨季巴西政府規定汽油中需加入27%的無水酒精,比例提高後將有更多甘蔗用於生產乙醇,預計將有糖廠依舊將生產無水酒精排在首位。

不過整體上依舊預計17/18榨季巴西乙醇產量將從16/17榨季的的272.6億公升減至266.5億公升,其中無水酒精118.3億公升,含水酒精148.2億公升。巴西農業部預計16/17榨季巴西累計生產了274.2億公升的酒精,其中無水酒精109.9億公升,含水酒精164.9億公升。

 巴西貨幣:里拉也影響了食糖

歷史上巴西的貨幣名稱及面額變化較多,近年來沉重的外債負擔及惡性通貨膨脹導致巴西貨幣變動頻繁,是拉美國家貨幣貶值最大國家之一。

巴西食糖出口以美元計價,中國以里拉計價。里拉貶值將直接導致巴西製糖成本下降,但出口利潤增加,所以貶值期間通常巴西生產商將加快生產,增加國際食糖供應,這將對國際糖價走勢不利。

歷史上巴西里拉與國際糖價整體呈現負相關關係,2011年之前美元長期下跌,美元兌里拉匯率較低,糖價上升趨勢明顯,糖價也在11年達到歷史最高記錄位,2011年4月21日里拉兌美元達到歷史最高的1.5635點,當時ICE原糖價格在23.8美分/磅一線。

此後價格回調,巴西進入增產周期,但其境內經濟疲軟通貨膨脹嚴重,2014年開始為抑制通膨,巴西政府就開始實行緊縮性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但里拉貶值由此開啟,隨之中國生產成本不斷走低,進口利潤提高,生產商加快生產和出口,進一步加劇了國際糖價的回調。

2015年9月24日,里拉兌美元跌至歷史最低點4.19點,當日ICE收於11.28美分/磅。期間ICE原糖下跌了52.6%,里拉貶值了169%。隨著巴西政局穩定,里拉逐漸升值,助推糖價回暖。當前里拉對美元維持在3.0之上,較歷史最低值已經升值了25%,期間ICE原糖反彈了63%。

巴西貨幣持穩,有利於糖價回暖,但如果美元升值,里拉被動貶值,刺激巴西食糖出口,將對糖價走勢帶來更多不利因素。

2017年5月18日巴西總統特梅爾捲入賄賂醜聞,巴西股指期貨開盤重挫10%,觸發熔斷機制,里拉期貨大跌6%後停止交易。

當前巴西境內支柱性行業乙醇和食糖均受到較大衝擊,經濟已經連續衰退兩年且有繼續惡化趨勢,當前里拉對美元維持在3.2一線附近,且仍然有繼續貶值的趨勢,巴西貨幣維持弱勢,將刺激食糖出口,將對國際市場原糖供需矛盾的化解帶來更多不利因素。

但長期看,隨著巴西經濟的復甦,巴西里拉遠期預期將會逐步走強。

 巴西製糖業的未來

近年來,食糖主要進口國經濟成長減緩,加上許多商品的產能過剩,使得原物料的價格一落千丈。這導致商品出口國的貨幣走貶。現在,為償還在市場繁榮時為擴建產能而舉借的債務,新興國家的企業疲於奔命。

巴西GVO製糖集團為擴充營運,在2012年發行3億美元的美元計價公司債,看好當時為每磅0.25美元的糖價,將可雄踞在這個高檔水準,然而目前卻已跌至約0.15美元。巴西製糖業其他巨擘,也都跟進GVO的做法,都看好全球中產階級人口的擴增,將支撐食品、特別是砂糖的價格。

然後,巴西的政治動盪,加重其公債、公司債及貨幣的下壓。巴西製糖業者中,約五分之一已就積欠付款與償債而要求紓困。按巴西蔗糖產業協會Unica的統計,從這波商品榮景開始走下坡以來,巴西300家製糖廠中已關閉了80家。

有巴西「糖都」之稱的塞爾唐西尼奧市(Sertanzinho),其與糖業有關的就業者,過去幾年來已相當一部分失業。交易商及製糖業者都表示,無償還能力的製糖廠,為存活而盡可能地拋售砂糖,讓超供狀況雪上加霜。

整理:撲克財經內容團隊 傅正偉;來源:網絡資料、一德菁英彙等;編輯:撲克投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