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跑鞋利潤分佈圖 究竟邊個賺最多?

(相片來源:消委會選擇月刊)

(相片來源:消委會選擇月刊)

(文章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撰文: TOPick 編輯
買跑步鞋時,有沒有想過背後工人付出的血和汗?消委會引述德國消費者組織Stiftung Warentest 對跑步鞋的零售價的分析,一對售價約1,010港元(以1歐元兌8.43港元計)的跑步鞋,製作和組裝工人只能分享當中的2%,即21港元。


其餘的989元則包含生產開支、物料成本、零售商等費用,其中零售商可分享387元,是工人工資的18倍。

  • 生產開支:29元
  • 廠商利潤:34元
  • 運輸機通關:34元
  • 代理/分銷商:42元
  • 物料成本:84元
  • 銷售稅項:160元
  • 品牌持有人:219元
  • 零售商:387元

從上述數字可見,工人長時間辛勞工作,但似乎未能按比例分享製成品的經濟成果,品牌製造商在發展中國家所設生産廠房的勞工待遇如何呢?

Stiftung Warentest選擇9款跑步鞋的製造商,分別為 Adidas, Brooks, Reebok, Salomon, Asics, Mizuno, New Balance, Nike 及 Saucony。組織透過資料搜集、問卷、實地考察及訪問,瞭解這些企業及其生產廠房在勞工待遇與保障,及環境保護方面的表現。

結果Mizuno, New Balance, Nike 及Saucony 的總評分最低,只有1分(5分為最高)。

1. 「Nike」資訊透明度低

Stiftung Warentest分別向9款跑步鞋的製造商派發問卷,以及參觀工場及訪問工廠員工,再以5分最高,1分最低作結論。

4個品牌「Adidas」、「Brooks」、「Reebok」及「Salomon」最合作。

「Asics」只回覆問卷的部分提問,但未有開放製作「Asics」(型號Gel-Cumulus 16)的廠房供實地視察;其餘4個品牌「Mizuno」、「New Balance」、「Nike」及「Saucony」拒絕披露生產線相關的勞工和環保狀況,資訊透明度最差,因此評分最低,只有1分。

2 .「Reebok」 勞工待遇最好

研究分析各品牌的勞工待遇,生產「Reebok」(型號:One Cushion)的工廠超時情況屬當地法例可接受範圍,基本薪酬比法定最低工資高,亦容許工人組織工會作集體談判。

生產「Salomon」(型號:X-Scream 3D)的工廠很少出現超時工作,其基本薪酬屬當地的法定最低工資,但提供包伙食,工人亦可自行推舉勞工代表。

至於發現生產「Adidas」(型號Supernova Glide Boost 7)和「Brooks」(型號:Defyance 7)的工廠超時工作頗為嚴重,但有提供超時補償、勞工保險和安全訓練,其中「Adidas」提供的基本薪酬比法定最低工資高。

3. 「Adidas」環境政策完善

「Adidas」、「Brooks」、「Reebok」及「Salomon」都有完善的環保政策,例如優先與實行良好環保措施的供應商和生產商合作,對生產過程中如何
節約能源、減少水和空氣污染,亦有指引。

「Adidas」及「Reebok」的廠商在節能方面的工作優勝,部分生產過程採用再生能源,及採用較環保的運輸方式,廠內亦有節能指引,被評為有效減少碳足跡排放。

「Brooks」的廠商致力減少污染物,生產過程所用的物料都經過測試,確保不含對健康有害的物質及危險化學品,又採用低揮發性的油漆和膠水,同時亦監察漂染過程及排放,減少生產過程對環境的影響。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