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美國在全球國際局勢上的外交談判態度有了很大的改變,相對於歐巴馬時代的被動,川普政府的外交顯得更具「攻擊性」與強勢,不只是符合美國媒體評價的「crazy」,還包含「He will do it」。川普不是紙老虎,他真的會盡可能去做他放話的「目標」,就算無法直接達成,也會迫使外國可能蒙受傷害,不得不讓利給美國。
對於現今全球局勢來說,大型經濟體已經鮮少有直接面對面的大規模戰爭,各國之間的攻伐,反而是聚焦在經濟金融和國際貿易等商業戰場,而外匯和關稅一直是大國之間鏖戰的重點。美國財政部過去都會例行性發布「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直接點名批判,某些國家的匯率低估或高估了,但是美國這番「批判」往往在國際上卻是船過水無痕,實務上被點名的國家並沒把美國警告當做一回事,但是在川普上任後,風向有了相當大的改變。
美國財政部設定的「匯率操縱國」有3項觀察指標,第一項是對美國貿易順差超過200億美元、第二項是經常帳順差占GDP比率超過 3%、第三項是貿易國持續性進行單向外匯市場匯率操縱干預,而且年度內重複進行淨外匯購買之金額超過GDP的2%,若三項都符合,就會被美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只要有一項符合,則會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
按照以往的紀錄,中國、日本、德國、南韓、台灣、瑞士是經常出現在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的美國主要貿易國家,這六個國家,以往都只踩到兩項指標,所以沒被直接公告為匯率操縱國,大家也都把這份美國官方報告當成「紙老虎」。但是2017年4月,這份報告或許要變成「真老虎」了,川普政府可能將報告做為外交談判的籌碼之一,不再只是六個國家名字在報告裡不斷「複製和貼上」而已。
4月16日,川普曾在推特上發布推文:
中國正在與我們合作處理北韓問題,我為什麼要把他們列為匯率操縱國?讓我們看看後勢如何。
川普在2016年總統大選前,曾經揚言上任後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如今改變競選時的指控,暫時不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國的標籤,而是攜手與中國打擊北韓;更何況連川普本人也覺得,「中國近幾個月來並未真的在操縱匯率」。
從結果論來看,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由2015年的3672億美元縮減至3470億美元,平均每個月貿易順差約290億美元,這顯然符合美國官方設定匯率操縱國的指標,但是既然中國願意配合美國壓制北韓,那麼川普政府就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2017年發布的匯率報告中,中國就未列入匯率操縱國,川普以往對中國大肆抨擊的言論出現「髮夾彎」。
在國際上,大爭之世,爭於實力,美國的對外匯率報告,遊戲規則明顯是因為北韓問題而因國制宜,這突顯出川普政府把外匯金融當做外交談判的籌碼。只要中國政府願意配合,那麼美國外交談判的底線就可以通融一下,而且未來可能不只出現在中國,對於南韓、台灣、瑞士這樣的中小型國家,美國政府也可以提出要求,例如要這些貿易順差國從美國進口一些服務或商品項目,降低對美國的貿易順差,或者限制參與美國官方的採購競標案,只要願意乖乖聽話,美國政府就可以對於匯率管控通融,凡是對美國有利的條件,沒有什麼不能在外交談判桌上協商的。
從外匯存底的角度來看,台灣和瑞士的外匯存底相對雄厚,外債比重也相對低,同時長期享有貿易順差,對台幣和瑞士法郎來說,長期升值是很合理的;美國也明白,要求台灣和瑞士在匯率上完全放寬管理,其難度相當高。用匯率管制的理由,來要脅台灣和瑞士釋出更多貿易利多,對於這兩國來說基本上毫無招架之力;至於南韓,則是可以要求多向美國購買軍備,或者分攤更多美國駐軍的軍費支出,南韓在這方面也幾乎沒有退讓的空間、或者只能改在貿易項目有所退讓,到頭來還是一定得讓利給美國。
其實放眼全球,許多國家都在進行匯率管制或者匯率干預,包含有實施大規模量化寬鬆的美國、日本、英國、歐元區等等,廣義來說,這些都是干預匯率波動,或者刻意壓低匯率價值。所以美國本身的匯率浮動,也不完全都是交由自由市場機制來決定,但是美國可以為了自身的利益,去指責別人過度管控匯率,而且判定是否匯率操作的審核標準,根本也不完全一致。名義上是「國際經濟和匯率政策報告」,實際上卻是用來要脅貿易國的外交手段——不過就是換個名目罷了。
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2428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