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底,歐元區爆發歐債危機,德國政府主導提高稅收、減少各項預算與社會福利經費等公共支出的「撙節政策」(Austerity),開始實施在幾個債務嚴重的債務國身上,其中狀況最慘的自然是希臘,然而,經過數年的撙節政策後,希臘的經濟狀況是否真的有變好呢?
2007年以來,希臘的經濟成長逐漸下降。2008年金融海嘯後,希臘更是一蹶不振。2012年後在歐元區的監督之下,尤其是德國的強烈要求,希臘被迫實 施撙節政策,目的是降低債務;但從結果論來看,希臘的GDP全面萎縮,加上希臘的人口已經邁入負成長,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未來將難以達到平衡,每年賺的錢基 本上是無法還清債務的——而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歐洲央行(BCE)的23億歐元、歐洲穩定機制機構、債權銀行輪流來向希臘討債,這筆債務還沒 還清又來下一筆,怎麼還都還是還不完的。於是,民眾在希臘國會大廈外集會和抗議、甚至是全國大罷工的事件場景,發生頻率也就越來越高,簡直成了希臘街頭的 家常便飯。
要挽救經濟,消費和就業是兩項關鍵,但是希臘近年來就業人口超過四年維持低成長——沒有穩定的就業成長,民眾的消費就會變得保守;企業的生意清淡了,就會變得更保守,大幅減少民間投資,景氣全面變得更低迷。
於此同時,雖然歐元大幅貶值,帶動了希臘的觀光產業(2014年就靠觀光業賺進294億歐元,支撐希臘GDP約17%,希臘全國就業人口約9%跟觀光業有關),但因為缺乏民間消費和製造業的帶動挹注,僅靠觀光仍遠不足以挽救希臘經濟,希臘經依舊濟慘澹無比。
若用股市來反映希臘的企業營運狀況,整體狀況更是令人悲觀:希臘股市從2007年到2016年,最大跌幅已經超過了10%,這意味著希臘國內的民間消費和 民間投資,都處於非常低迷的狀態。這也難怪希臘民眾會經常性地上街抗議,因為經濟真的非常不景氣,某些人民可能連肚子溫飽都是奢求。
從實務上來看,一個人口減少的國家,其實很不適合透過撙節政策來挽救經濟。在一個國家人口剛邁入減少的初期,通常會面臨消費不足的情況,企業也會保守看待 景氣,造成民間投資不足。但若這時候能由政府支出擴大公共投資,彌補民間投資的缺乏,增加就業機會,人民有穩定收入了,民間消費才有機會復甦,進一步帶動 經濟復甦——這才是目前希臘亟需的重要「正循環」。
在理想狀況中,拯救希臘的關鍵其實就在於「讓人民就業」,最好還能有夠有薪資成長;但是對於希臘目前這樣的惡劣環境來說,能維持就業成長就已經不錯了。
然而,能提供就業機會的民間企業,因為遭遇太久的景氣低迷了,生意(訂單)遲遲不上門,所以無法奢求民間企業能提供就業機會。也因此,希臘能夠翻身的唯一 方式,一定得仰賴政府擴大投資,才有機會賺到更多錢來縮小債務,畢竟一直縮衣節食絕非長久之道,就算負債下降了,收入也會下降,人民只會越過越痛苦。但目 前雅典當局所推行的撙節政策,卻反倒劇烈地刪減了政府支出,也等於切斷了這條發展路線的可能。
另一項綁住希臘經濟的問題,則在於貨幣政策。在歐元區裡,眾會員國彼此的經濟和財政健康度,其實落差非常大:財政健康最理想的是德國;但是除此之外的各國,狀況卻多不怎麼樣,像是西班牙、義大利、法國、愛爾蘭、比利時,他們的負債佔GDP比重都超過100%。
當然,狀況最嚴重的還是希臘,但是德國和希臘卻是使用同一套貨幣政策,希臘需要更弱勢的貨幣匯率,來刺激出口和觀光業,需要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刺激消費市 場,但是考量德國是歐元區最重要的經濟體,如果讓歐元更弱勢,貨幣更為寬鬆,這樣反而可能造成國際熱錢炒作德國資產,形成炒作泡沫化。
經濟歧異度較大的歐元區,用同一套貨幣和貨幣政策,反而綁住了所有會員國。對於經濟體質較差的會員國,其實是相當不公平的,因為透過同一個貨幣讓德國獲取 會員國的經濟成長,某程度等同加劇對較弱成員的剝削。於是,希臘積極地留在歐元區,使用適合德國的貨幣和財政規範,反而是間接削弱自己的經濟成長——尤其 是撙節政策——這不僅是用石頭砸自己的腳,甚至更像是格林童話中盲目跟隨魔笛手的老鼠一般,墜河死盡。
http://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3/1739329
View Comments
The good news for me is YES - the type of seo I
love to practice still works - but the bad news for some individuals is - it's a BUNCH
OF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