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患意識不足,太過安樂度日:台商的淘金噩夢

挖到金礦對一個國家來說,從來都不是什麼好事。春秋時代的魯國以為挖到了齊國這個大金礦,結果是葬送了經濟自主權;1960年代的荷蘭靠著北海的石油賺了一 大筆,卻減損了產業競爭力。如今,台灣自以為掌握了中國這個低勞動成本的金礦,直到環境驟變才發現只是幻夢一場。說穿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如此而已。

中國從1978年代經濟改革開放以來,台商大舉西進,一度在中國打造輝煌的產業版圖,從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福建沿海、廣 東東莞、環渤海灣等地區,都是台灣商人經營重鎮。但隨著中國經濟成長率從2010年逐漸下降,台灣商人逐漸從中國撤資,投資中國的件數和資金逐年下 降,2011年投資件數575件,2014年投資件數388件, 2014年申請許可的投資金額只剩不到百億美元,60%的中型以上台商企業在中國投資零獲利或虧損。

圖一:2007年至今中國GDP成長率

過去台商經常透過土地使用成本低、稅收減免、水電補貼、技術領先當地業者等優勢,勢力逐漸擴大,至於社會保險公積金、環境保護、技術提升、高薪雇用人才等 企業必須負擔的高成本,台商透過政商關係、裙帶關係,只要有特權與關係後台,都可以化險為夷,省去一堆麻煩,而且靠這種模式賺錢高效益,也不需要急著做技 術提升,傳統行銷方式好賺,不需要積極提升產品附加價值,直到近年來,中低階製造業代工技術被離職員工或當地業者摸透了,低價搶單殺翻整個市場,原本的市 占率逐漸被蠶食鯨吞,加上政商關係年年驟變,中國政府嚴格執行環保法規「環境保護法」,勞工福利「五險一金」,勞工罷工和怠工問題層出不窮,而且中國本土 的紅色供應鏈此時趁機崛起,家具、成衣、家電、個人保健、製鞋、傳統電子等產業,台商優勢一個個淪陷,不得不撤退回台灣。

台商撤出中國,不只是商業競爭結果

對於台商來說,這群台商彷彿得了1960年代的「荷蘭病」,當時荷蘭在北海發現了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荷蘭全國集中資源全 力發展能源相關產業,經濟全面繁榮,熱錢湧入荷蘭,結果荷蘭貨幣匯率大幅升值卻打擊了其它產業在國際的競爭力,因為當時能源業賺錢容易,乾脆就靠能源業獲 利,結果削弱了其他產業的競爭力,對於台商來說,既然傳統模式可以輕鬆賺錢,何必花時間和資金來提升自己,安逸太久的結果,當環境出現驟變,台商立刻被市 場淘汰,從企業的角度來看,中國市場是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商業天擇,但從國家的角度來看,台商撤退出中國,長遠意義可不只如此而已。

《孫子兵法》中說過,「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思是透過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手段,不用發動或進行戰爭,就讓敵人屈服、投降。如今全球的戰爭幾乎都是透過經濟戰,不用發動或進行軍事戰爭,就讓敵人屈服、投降,甚至不需要屈服投降,只要讓別國替自己廉價製造商品,生產糧食和能源,利用貿易協定或市場機制,能花越少的成本,購買別人用勞力或智力生產的商品,或者獲得整套產業技術,那麼就是一種勝利,中國歷朝歷代的對外作戰,經濟戰都是重要戰略。

西元前600〜700年之間,齊桓公的宰相管仲,就是擅長經濟戰的政治家,他非常重視經濟面的管理,在齊國營造非常理想的 投資環境,吸引鄰國前來貿易。管仲觀察到南方魯國可以生產一種又薄又白,叫做「魯縞」的絹布。管仲建議齊桓公和國家大臣在齊國穿用魯縞做的服飾或使用相關布料,創造穿魯縞製成的衣服,是最高檔服裝的流行時尚,同時下令齊國所有布料只能進口,同時不徵布,改徵麻,並且對魯國商人進行獎勵,魯國商人只要賣給齊 國千匹縞可以獲得百金,賣給齊國萬匹縞,可以得千金。結果「魯縞」供不應求,價格大漲,魯國人民看見織「縞」有利可圖,勞動力效益比種田還高出許多,舉國上下百姓逐漸主動荒廢農業,農田久而久之就荒廢了。

當魯國全國百姓正在高興在賺大錢的瞬間,管仲突然下令齊國各個通商關口,停止進口「魯縞」,不徵麻,改徵糧食,鼓勵農耕, 而王公貴族改用齊國原本的布。麻因為過去日子上繳徵稅,價格上漲,而麻是布的原料,原料上漲,產品的價格跟著暴漲好幾倍,國庫內的布和麻價格皆大漲,國家此時趁機把麻和布拋到市場高價兜售,國家財富大增。

而魯國人因為過量生產「魯縞」,但齊國人不買,魯國人自己根本無法使用這麼多的「魯縞」,「魯縞」大量滯銷賣不出去,而且 因為日久荒廢農事,糧食嚴重缺乏,魯國大量饑民跑到齊國去開墾荒地,魯國政府沒辦法,魯莊公只好到齊國去購買糧食,這時候管仲把先前貿易和徵收的糧食,提 高糧價賣給魯國,魯國不得不花大錢購買昂貴的糧食。

「魯梁亡國」正在重演

後來管仲在齊國又利用先收購生鹿,後抬高糧價的方式,造成南方楚國的產業失衡,經濟嚴重癱瘓。管仲的核心戰略基本上是,透過引誘他國傾全國之力發展某項產業,然後荒廢農業這項基礎產業,或者透過經營農業無法生產的鹽鐵,建立類似鹽鐵專賣等國營企業,表面看起來像是企業,實質 上卻是政府,把稅加在鹽鐵營業裡面,只要跟齊國做貿易,等於都在變相繳稅給齊國,抽稅於無形,還可以控制市場商品流通議價權,初期先讓你產生貿易順差,然 後失去產業平衡,接著運用禁運,改變供需平衡,把戰場轉移到調節物價上,最後在物資流通上佔極大的便宜,完全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

傳統經濟戰的核心概念是,針對某些外國進口品,把外國進口品在國內流通的價格提高,產生商業利潤,然後再施行後續貿易戰, 後來歐洲海洋時代的殖民地經營也都看到類似的概念;現代經濟戰的核心概念則是把重點放在迫使敵人產業失衡,像是近代美國對付蘇聯,引誘蘇聯傾全國資源發展重工業和軍工業,結果產業失衡,軍工業和重工業拖垮民生產業,就是類似的宏觀戰略。如今全球貿易更頻繁,國際大宗原物料商品貿易每天都在進行,2008年 以前,歐美透過控制著全球農產品、礦業、能源等天然資源的價格變化,掌握著各種商品的國際商品議價權,如今歐洲衰退了,但美國仍然掌握這項戰略的運用,尤 其是全球最大農業出口國,美國在農產品市場的經營戰略,例如過去幾年中國農產品先被炒高後崩盤,結果大量農業中盤商被歐美四大糧商收購,或是賤賣稀土資 源,都是典型的經濟戰例子。

而中國先利用台商,吸引投資資金和技術,同時補助和扶植中國本土企業,等到時機成熟了,開始撤除許多企業優惠待遇,台商的 技術和勢力好像「魯縞」一般,聲勢一落千丈,而過去沒有趁優勢培植本身的競爭力,結果遇到環境驟變立刻水土不服,兵敗連山倒。當然在中國面臨環境驟變的不 只是台商,美國許多跨國企業在中國也遇到相同問題,但美國政府的應對措施是建立吸引製造業回流美國的競爭環境,藉由頁岩氣降低企業能源使用成本,全面發展 高效能的基礎設施和自動化,擴大培育美國年輕人的專業技能,針對回流美國的企業減免稅務和行政程序;加上美國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這些誘因進一步 把美國與中國的製造業成本差距縮小。

就算挖到金礦,仍然得保持清醒

美國製造業在上述的誘因下,回到美國或美國南方的墨西哥,把供應鏈設在美國,面對北美地區這個全球競爭力最高的市場,企業 的市場反應速度和創新速度仍然保持高度競爭力,中國這個世界工廠已經退燒,各國外商撤退中國的案例越來越多,美國和台灣都有在中國投資的企業,但政府和企 業不同的決策態度,產生的結果大不同,台商的技術被摸熟了,競爭力消失,美國仍然保有高階技術,不管遷移到墨西哥還是美國,依然保有競爭力。

台灣政府近年來企圖向外國簽訂貿易協定,尤其是針對中國,希望可以透過降低關稅,或個別產業優惠來幫助台資企業。事實上, 這不是根本解決之道,如果台灣企業本身的競爭力不足,簽訂再多的貿易協定也沒用。如果關稅減免是10%,今天中國的消費者因為你的產品便宜10%所以向你 購買,那麼未來某一天,中國消費者也會因為市場上有賣家的售價比你更便宜,就轉移消費,但當你的產品是BMW、捷安特、Apple、可口可樂、星巴克等品 牌產品時,即使你的產品售價高於當地市場價格,消費者依然願意買單,這才是競爭力,貿易協定才能幫助該國的企業,達到如虎添翼的效果。在全球化的貿易體系 中,商場上的競爭者不只來自中國的企業,而是全球各地的企業,光靠與少數國家簽訂貿易協定,或者一時安逸在中國市場,絕對不是長久之計。

文章來源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Editorial/publish-263.htm

joe

經濟、政治、歷史、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國際商品投資、外幣定存、總體經濟、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blog

View Comments

Recent Posts

202410美國非農業就業人口

美國非農業就業人口數據突然嚴重...

2 週 ago

20240926美國GDP例行性修正數值

美國政府在9月26號公布了近期...

2 個月 ago

202408美國就業情況

美國勞工統計局(BLS)公布2...

2 個月 ago

美國經濟面臨衰退了嗎?

美國勞工統計局(BLS)近來公...

3 個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