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價持續探底背後的全球政經情勢變動

最近半年來,國際油價大幅度走跌,各主要油價指標累積跌幅都超過45%。金融市場和產油國對於國際油價走跌眾說紛紜,有經濟學家認為美國頁岩油產業的新技術讓美國本土能源生產加速,全球需求趕不上供給,導致國際油價走跌;國際媒體主要認為美國和中東產油國唱雙簧,聯合壓制俄羅斯,對俄羅斯實行經濟制裁;也有媒體認為,歐元區經濟衰退,中國經濟成長減速,造成國際能源需求增加速度減慢才是主因。真正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圖一:近半年來,北美、歐洲兩大原油市場報價跌幅都已逼近5成

首先先來看全球供給和需求情況。根據美國能源資訊局(EIA)公布的資訊顯示,全球能源供需平衡從2012年以來,其實超過一半季節的時間週期供給是大於需求的。換句話說,能源供給超過需求早已是常態,供需失衡並非油價暴跌的主因,背後還有其他因素。

圖二:根據美國EIA調查,今年開始,全球能源供過於求的態勢已經確立。

資料來源:EIA 

油價下跌  有利於美國的世界警察角色

美國今年在外交政策上的許多障礙,主要都是在產油國碰壁,但油價一跌,這些問題的壓力立刻減輕,低油價成為美國最有利的談判籌碼,危機立刻變成轉機,美國國內民眾對Obama外交政策不滿的聲浪也能稍微緩衝一下。

國際主要媒體大多認為美國藉由抑制原油價格打擊俄羅斯,因為俄羅斯近年來的經濟主軸建立在能源產業,出口原油和天然氣是俄羅斯重要的貿易產品。俄羅斯因為地理因素與開發技術不夠精湛,石油生產成本較高,當國際油價跌到60美元以下,對俄羅斯的經濟與財政造成重傷害,讓俄羅斯在國際外 交談判籌碼立刻大幅縮減,歐美在斡旋烏克蘭問題時,優勢也相對增加許多。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油價暴跌不只是打擊俄羅斯,還有活躍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地區的聖戰組織:伊斯蘭國。伊斯蘭國佔領伊拉克北部油礦產區後,每天可生產約3萬加侖的原油,然後以遠低於市價的銷售價位走私換取現金,出口原油變成該組織的重要收入來源。但國際油價下跌後,伊斯蘭國雖然還是可以用遠低於市價的價格來販賣私油,但經濟實力立刻大幅縮減。為了財政收入平衡,伊斯蘭國就不得不使用軍事手段進行比較高效率,也就是綁架勒贖的「商業 模式」,但這樣將更讓自己成為國際犯罪組織,美國也能搖著「捍衛正義」的大旗,順理成章動用軍事力量來制裁。

另外,伊朗的Natanz核能設施也讓美國很頭痛,而且美國的盟友:歐盟對伊朗的態度搖擺不定,因為伊朗對歐盟的能源出口也相當龐大,制裁伊朗勢必會讓原油出口減少,油價自然會受到影響而上漲。美國國會列入制裁名單的南美洲國家、原油出口占財政收入比重超過50%的委內瑞拉,該國總統已經發表聲明表示,美國不該透過油價政策制裁他們。美國發現,要對付這些國家,與其用軍事外交上的激烈手段,在原油市場上給予痛擊還來的直接而且更有效率。

圖三:1980年代國際油價的暴起暴跌,讓沙烏地阿拉伯吃進苦頭,使得它們現在不敢輕舉妄動。

東產油國想打低價消耗戰 但美國頁岩油商也已經準備充分

比較讓國際市場驚訝的是,傳統產油大國:沙烏地阿拉伯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居然先後表態不會減產。這主要是因為1980年代前後,已開發國家盛行弱勢貨幣政策,美國擴大發行國債向他國借款,造成全球通貨膨脹,油價也出現大漲;後來歐洲北海發現大量石油蘊藏,國際油價出現跌勢,沙烏地阿拉伯因此大幅減產,但其他產油國沒有跟進,再加上美元走強,國際油價在1990年代大跌到每桶10美元,沙烏地阿拉伯在國際油品市場佔有率大縮水,更累積了十多年的財政赤字。如今,沙烏地阿拉伯已經不敢在沒有其他產油國配合的情況下擅自減產,避免當年的歷史重演。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如今只能維持原產量來應對,聲勢大不如前,而且美國國會在7月通過解除40多年的石油出口禁令,目的就是攻佔全球能源出口市場占有率,如果中東產油國此時用減產來維持價格,反而會被美國能源業者侵蝕市場佔有率,未來的損失勢必擴大,所以只能暫時退讓,和美國頁岩油業者進行低價消耗戰。中東產油國的盤算,就是仗著產油成本已經是世界最低,只要撐過幾年時間,讓低油價迫使不堪虧損的美國頁岩油廠商自動退出,終究能贏得最後勝利。

表一:2013年世界產油國各種產油成本(美元/每桶)。

陸地 海面 頁岩油 油砂 北極 重油 深水區
中東 25 41 47
美國 50 40~65
加拿大 70 75
巴西 70~80
中國 50 65
俄羅斯 50
其他 51 52 56

 

 

 

 

 

 

圖四:美國18個頁岩油區的營運成本和油價相對關係

資料來源:華爾街見聞

低油價確實會傷害美國頁岩油商的營運利潤。美國18個頁岩油營運區中,目前已經有14個營運區陷入銷售價格不符成本的情況;但頁岩油業者也非等閒之輩。他們從2009年就在暴跌的天然氣市場打滾,調整產能遠比傳統油田業者更快速,增產或是減產的整體成本也相對低很多,當沙烏地阿拉伯 宣佈維持產能全開時,美國頁岩油業者則可以視全球供需求情況調整產量,更別說他們擁有北美市場的主場優勢。從2007年以來,美國能源進口大幅減 少,EIA預估到2015年時美國進口原油比重將降到20%以下,這意味著美國頁岩油業者確實攪亂了全球能源傳統局勢,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要像過去一樣控制能源市場價格,難度變得更高,在這場低油價消耗戰中,OPEC未必真能佔到便宜。

圖五:全球天然氣市場價格走勢

不只是外交戰場,低油價對美國穩定經濟也很有幫助。美國這麼廣域的國家,非常依賴汽車作為交通工具,石油對美國人而言已經是必須品;美國立國以來建構了巨大又綿密的公路網,以貨車和汽車當作運輸命脈,可以說美國製造業的根基就是建立在汽車工業和燃料消耗上,而主宰美國交通和運輸的就是石油。作為一個用油大國,美國GDP成長約70%來自於民間消費,油價大跌等於變相幫美國民眾減稅和加薪,油價下跌更牽動所有石化業下游產品價格跟著 下跌,讓美國物價維持原地震盪,為美國消費者帶來超過1250億美元的可支配所得,每個美國家庭每年平均省下至少750美元的能源支出。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解釋油價的暴跌看似很合理,但還有一項疑問:如果油價暴跌真的是為了壓抑俄國勢力,為何不從俄羅斯打壓烏克蘭的初期就開始動作?是否還有其他影響能源價格的理由?

圖六:Brent原油價格與美元指數走勢

美元走強 投機資金退潮 逼使各類炒作標的價格全面重摔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國際油價的變化,最近一年,國際油價走勢幾乎跟美元指數呈現反向規律,國際上原物料、貴金屬和原油,都是以美元計價為交易貨幣,當美元在轉為升值趨勢時,原油就出現了明顯的跌勢,發生時間點幾乎是同步進行。第二季末出現美元的趨勢改變,主要原因在於美國聯準會公開市 場操作委員會(FOMC)釋出新的貨幣政策,決定要停止量化寬鬆,意味著2009年以來,美國挽救次級房貸風暴的貨幣政策終於終止了,使得最近半年以來, 歐系貨幣、原物料貨幣、日幣、新興市場貨幣、貴金屬、油價全面走跌,全球金融商品都在反映美元走強,美元供給的增加速度變慢了,於是價值相對提升。

圖七:近一年來國際黃金、白銀、歐元、英鎊走勢

從金融事件來看國際油價走跌,美元走強的影響力其實更明顯,透過抑制油價制裁俄羅斯的論證反而有時間差,那麼這段趨勢會持續到何時呢?

圖八:美國近二十年來就業人口與房地產指數變化

關鍵在於美元的長線趨勢。2009年以來,因為美國經濟疲弱,必須靠量化寬鬆來拯救經濟,大量印鈔一部分流入了投機市場,國際原物 料、貴金屬、原油一度在2011年達到巔峰,但隨著美國經濟復甦,就業人口創歷史新高,崩潰的房地產業復甦成功,美國終於可以緊縮貨幣供給。根據聯準會官員的集體決策,2014年第四季的量化寬鬆退場只是前菜,最快2015年第二季就能啟動第一波升息,換句話說,美元在未來數年,很可能再出現1990年代的升值榮景,這意味著國際油價短期內很可能持續維持弱勢,不管短線上是否被國際金融投機客刻意炒作放空,長線來看,國際油價仍然會因為強勢美元而受到抑制,100美元以上的國際油價,短期內要再出現的機率相當低。

綜合來看,國際油價大跌的可能性,究竟是美國制裁俄羅斯、美國能源業者打擊中東產油國、歐洲和中國能源需求成長力不足、美元走強眾多因素中的哪一項,或者是全都有影響,沒有證據可以完全充分解釋,但對於全球大多數人民來說,油價變便宜了,不管能源攻防戰中,美國、俄羅斯、中東產油國最後誰取得壓倒性的勝利,對於使用能源的消費者來說,他們肯定是贏家!

文章來源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Editorial/publish-225.htm

美國頁岩氣產業的經營情況請看下文
http://wp.me/p4VJae-1IJ

About joe 2366 Articles
經濟、政治、歷史、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國際商品投資、外幣定存、總體經濟、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blog

8 Comments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