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報紙刊登了南韓Samsung手機的廣告頭條,有網友開始擔心,Samsung手機可能大舉登入台灣,事實上Samsung買了這些頭版,肯定是有相當的酬庸付出或其他利益輸送所換來的,假設Samsung付的是一個實體金額的現金,而買回來的的廣告,效果則可大可小,如果最終Samsung銷售所得,大於廣告費,那麼Samsung就贏了,如果Samsung銷售所得增加不如廣告支出或不如預期,那麼Samsung就輸了,廣告本身沒有問題,重點只在於臺灣的民眾看了廣告之後會不會買 Samsung產品,或者這個策略對臺灣有無間接產生更有利的局勢。


當臺灣和韓國是競爭對手,而南韓在台灣報紙登廣告時,臺灣是在跟對手交易,而韓國又何嘗不是跟對手交易呢,如果Samsung推出的手機品質很爛,配套很差,那麼就算Samsung買了全版的廣告,那也只是白花錢,假設今天Nokia拿一部很舊的手機,沒有優異的軟體功能,就算在臺灣所有報社都登上頭版廣告,Nokia也很難賺到臺灣的錢,只會是臺灣媒體賺了Nokia的廣告費。

但如今實際問題是,Samsung產業做出來的產品,具有相當的威脅性,這才是問題所在,就算不在臺灣的報紙登頭版,在美國和日本登廣告,對於全球各地的手機製造商,也一樣造成威脅,在臺灣頭版登報不是問題核心,威脅不會因為對方不登頭版,或者報紙不做Samsung生意,局勢就會有所好轉,如果新聞完全不去報導外來的威脅,只是報其它「美好的事」,那對國家會更好嗎,雖然眼不見為淨,但是不去正視別人產業所帶來的威脅,這等於掩耳盜鈴。

不管你看了廣告以後,有無去買Samsung的產品,如果能思考或反省出抵抗Samsung威脅的方法,那未嘗不是好事,真正應該做的是,找出足以對抗具備威脅性對手的未來產業方向,當臺灣能生產出價值更好的產品時,那樣的廣告就不會是威脅,例如美國的Apple

Apple的強處並不是在於製作app軟體或製造手機,而是在於「商業模型」,這點才是我們真的追不上的地方,軟體製作本身就是一種工業,要創造軟體大家是平等的,但商業模型上大家則不平等,先不論近期已有衰敗的跡像,Apple創造的商業模型的重心,在於結合一直以來被摧殘的小開發者們,Apple透過線上商店提供遊戲軟體,該公司在網路上銷售遊戲,軟體開發者得到70%Apple分走30%Apple的抽成比起傳統手機軟體開發產業較低,而且開發工具齊全,規格統一,這些都是大幅減低開發成本和增強利基的支柱,消費者透過網路,從虛擬的平台上下載遊戲,不需節外生枝,負擔多餘的成本。

「能夠和第三開發商共贏」是Apple帝國最大的強處,就是用經濟利益把大量小公司們套住,而這種模式只怕是消費型社會的美國,才能產生出來的,基本上就和九十年代的超級任天堂是同樣道理的,重點是,那是一盤好生意,iPhone系列只是這個商業模式的一小部份,包括iPodiPad也單純是整個商業模式的硬體部份,傳統手機廠的視野無法超越「造手機,賣手機」這個觀念上,而Apple打從一開始就沒有把視野局限於造手機,而是把視野放在做生意,生意就是怎樣把更多人的利益拉成一致,然後大家一起獲利,Apple不只是一家手機與硬體的公司,而是要把你的全部生活體驗,都連結在一起,企業訂出一個好的品牌使命,就表示找到一個全新的商業觀點,可以改變消費者生活。

臺灣的問題是本身做的產品,增值性相對低,門檻越低,增值性越低的產品,就越走向削價競爭的Cost down模式,雖然台灣傳統產業或是建築相關產業利潤較高,但在國際競爭上,那不是高增值的產業,走不出台灣,電子業是過去的高增值產業,但隨著全球產能的提升,現在的高增值產業是軟體和網路,iPhone 並不是因為硬體強大而受歡迎的,更重要的是背後那完善的軟體和網路商業系統,因為提供了理想的商業模式,最好的軟體開發商都願意在 iOS 開發,即便 iPhone的性能不是頂級的,出貨量也不是最多的,但真正提供功能的是軟體而不是硬體,硬體性能再強的機體也難以趕上。

因為Apple能夠提供整合軟體的商業模式,而臺灣不能提供,所以Apple產品增值性相對高,硬體可以模仿、複製、超越,但要創造新的商業模式,卻是另一個等級,人家贏在想出新的商業模式,這些前所未有的創造,才是臺灣無法突破的瓶頸,台灣人希望能安全的賺錢獲利,難以容許創新和風險投資。

台灣沒有走向創新,而是走向和模仿者競爭,模仿者只會越來越多,沒有創新,臺灣的競爭對手就不是南韓,而是越南和中國這些新興工業國,模仿者的勝利者,就只是誰能用最低成本把東西造出來,這種競爭,勝利者是割肉割最多的慘勝者,供給大量增加就必須導致削價,這是沒有選擇的,因為模仿別人技術和行為比較容易,所以創新難以模仿,因為人從來都不能靠模仿,去克服創新的最大妨礙-頑固保守,1997年,韓國在亞洲金融風暴重傷,大刀闊斧進行全面性的改革和投資,雖然是改革要面對高風險,但如今臺灣如果不進行風險性的全面改革,恐怕未來連安穩的日子也沒有。

臺灣能否改變,關鍵在於能否克服受限於過去成功經驗的制肘,不再複製過往的模式,而大膽地嘗試新的產業和新的方式,給予新世代去嘗試更多新的方法,從不斷失敗測試中找出路,這比較實在,無論怎樣杯葛韓國,臺灣的競爭對手依然不只是韓國,把視野放到整個國際市場上才有出路,這不是跟韓國的意氣之爭,而是更嚴苛的未來生存問題,丟臉的並不是在於跟敵人交易,而是滿足於固有的成功之道,享受過去勝利帶來的剩餘戰利品,而在危機迫近的時候也不願有任何改變,居安思危,安逸時代已經結束了,能突破那個危機就能有更好的未來,否則就是長期的衰敗,當台灣還有選擇的時候,優先處理未來的問題,否則等到問題爆發了,只會更難處理,窮則變,變則通。

在台灣的社會裡,很多時候人們無法互相信任,領導者常常孤立無援,甚至遭到起哄冷笑,結果引起人們的普遍不信任和忌諱,即使有一位真正有錢的大老闆出來,說要出資帶領大家走出困局,很遺憾地,就算他很有熱情地這樣做,但回報也只會是大量的懷疑和疑慮,懷疑他這樣做是有別有用心,這種互不信任,有誰想要一呼百應,都只會被懷疑,好心被雷劈,這種風險大家都不想冒,一個冒險想改變現狀的人,不僅不會受到支持,反而會受到懷疑,而且臺灣對這種失敗者幾乎沒有容納的空間。

現在的問題需要勇敢的冒險家才能夠解決,可是任何冒險,都是只有小部份會成功,大部份會失敗,Steve Jobs Bill Gates 的背後是大量失敗的創業者,但是臺灣的社會,根本不信任這些新起的冒險家,在外國,失敗的嘗試者也不致於身敗名裂,雖然他失敗了,但他的勇氣和付出也多少會被賞識,能夠在別處東山再起,然而在台灣,可能換來一句,「早叫你不要冒險你還做,活該」。

這些負面的說法,都是事實且存在,可以理解為何整個台灣社會的創新會停滯,因為大家都想走向安全的路,不會被人嘲笑,不會成為眾矢之的,不會被懷疑別有用心,不會失敗之後,永遠無法翻身,低風險的事情,可以讓自己心裡沒什麼大壓力,自然不會有人帶領社會前進,沒人想做這樣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實際改革且嘗試新作法的人,在台灣社會高機率會變成悲劇英雄-他不僅要當一個英雄,還要因為當英雄的人不會被信任,甚至背負著大家的嘲笑和咒罵,真正要改變的是整個社會價值,領導者和被領導者,關係不一定是「從屬」,也可以是「同伴」,如果臺灣人與臺灣人間,無法超越政治等立場衝突,理解到唇亡齒寒,從而建立起這種互相信任同伴的關係,一切都是無解的。

本文經網路作家Chenglap同意後,經Joe整理與加入資料,改編而成

joe

經濟、政治、歷史、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國際商品投資、外幣定存、總體經濟、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blog

View Comments

  • 心有戚戚焉,認為對的事情就堅持下去,別讓別人兩張薄唇就放棄自己的夢想!

  • 最後那部份我不是很同意
    人性就是這樣,打落水狗的人從來就不會少
    (當然比例上我想國內跟國外是有些差別的)
    我覺得重要的還是整個制度跟環境的問題
    另外還有一個,就是利益同不同向的問題
    簡單來說...
    美國人要是把美國搞爛了,基本上是沒有啥地方好去
    你跑去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生活品質不會比待在美國好上多少
    更別提跑到東南亞等落後國家了,生活品質會直線下降
    但台灣不一樣
    台灣人把台灣搞爛了,還多的是可以去的地方,只要你有錢的話
    生活品質也不會變差,跑到先進國家的話反而還會變好
    跑到東南亞也沒差,反正台灣也好不到哪裡去
    所以說...台灣人搞爛台灣是可行的選項,如果賺的到錢的話
    但對美國人來說,搞爛美國不是個好選項,就算賺到錢意義也不太大
    (以上美國可以待換為任何先進國家)
    所以我完全不了解,怎麼會有人想選一家都是美國人的人當台灣總統
    這不是腦殘是什麼?

  • Joe 哥,文中指出APPLE近期已有的衰敗跡象指的是?
    版主回覆:(06/08/2012 08:10:40 AM)
    那只是APP產業客戶反映的一些問題,我認為影響不大

  • 其實臺灣企業也未必都是如此,就以2011 Q4平板電腦市佔率來說,
    1.Apple 2.Amazon 3.Samsung 4.B&N 5.Asus
    華碩的變形平板也排到前五名了,
    就連DELL、NOKIA、BlackBerry、MOTO都未必能在這市場上有所突破,
    其實也未必只有臺灣有這問題,
    個人還是覺得當一家公司越來越大,就會有太多的歷史包袱與人事上的問題。
    難道像NOKIA、BlackBerry、MOTO這些大公司都不會想創新嗎!?
    用結果論來說,就只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罷了!!
    想當年小時候電視廣告Hello Moto,NOKIA也是雄霸一方吧!!
    任何企業應該都沒人想故意推出輸給對方的產品吧,只是剛好這個時代,
    電子業出現了賈伯斯、和google創辦人他們這些帶領世界潮流,永不放棄並樂在其中的天才罷了。
    不過如果可以的話,我想還是當澳洲、中東、阿拉伯國家的人,挖挖石油、賣賣礦產就可以躺著賺錢,
    或者學摩洛哥開睹場賺有錢人的錢,而不用為了創新搞得頭髮掉光、得癌症英年早逝。
    當然人生只有一次,想選哪條路,就只是看個人自己的選擇罷了。

  • 看完之後,讓我有當初看完"三個傻瓜"電影的感慨!!!
    經典名言:追求卓越 成功自然跟著來!

  • 任何事件報導,媒體應有提升台灣素質的思維。不信任、疑慮、懷疑、別有用心、活該;不就是掌握媒體者造成的。就以
    百姓冷血看待車禍來說;台灣媒體報導的方式爛到不行,不知是水平不夠,或還真的是;掌握報導媒體者(利益團體)有
    心鄉愿台灣百姓。

  • TO 2F:
    永遠拋不開族群 政治立場的人.
    才識是真正的腦殘.
    以白人為主體的美國.
    都能選出來一個黑人總統了.
    (嚴格的來說 只有50%的血統.不過外表上 你會覺得他是一個黑人.)
    整天貼這些沒有意義的標籤.
    正是台灣諸多問題的根源之一.
    版主回覆:(06/04/2012 05:34:57 AM)
    美國已經是多元民族的國家的,Obama能當選確實是美國民主大躍進,百年以前,美國黑人還只是黑奴而已

  • 版主期盼臺灣社會出現創新企業、創新人才的用心良苦。
    由近來版主網誌的部份內容可見,這當然是一件大好事。
    不過本人以為版主既然刻意強調支持創新者的社會風氣。
    為何版主不談談臺灣是否還有支持創新者的社會環境呢?
    版主在臉書稱:「鼓吹要操作海外商品,效益比較高。」
    想必版主也認為海外環境好,所以有效益比較高的結論。
    以此,本人很肯定版主為人正直,不怕得罪既得利益者。
    只是,版主的言行是否也同時證明創新企業與創新人才?
    在臺灣這片土地上少之又少,所以版主就選擇鈔票投票?
    唉!臺灣社會很多地方把人才當耗材,本人是心已死了!
    所以會選擇未來用腳投票,把家人帶到幸福較多的國外。
    當然,世界級經濟清洗也快來了,也提醒版主作好準備。
    本人承認自己無能改變社會,僅能作個好兒子造福家人。
    或許版主不同意本人想法,不過本人言行一致絕無造假。
    目前的臺灣不是個適合用鈔票投票的地方,卻適合投機。
    投機當道,受苦的就是人民。只是人民想陳情卻會遇到:
    「聽你講完了,可以了嗎?你也不能妨礙到我啊!」唉!
    也不知道版主是否未來會有這種無力感?就說這麼多囉。
    版主回覆:(06/04/2012 04:08:22 PM)
    我選擇投資或投機金融交易在海外,因為美國的金融交易制度確實是比台灣更理想,而且這並沒有造成干擾台灣金融市場的問題,比直接在台灣投機炒作更理想
    台灣還是有希望的,只是要等政治干擾問題先消化掉,雖然我們能做的不多,但至少可以宣揚這樣的觀念,擁有同樣的信念,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時間出時間,互相扶持地去做,這件事才有突破,這就像是辛亥革命一樣,第一步得讓信念慢慢滲入人民,不是一步登天完成的

  • 1970 1980年代台灣的產業政策.
    並不能說他是錯的.
    那個時 有它的環境和背景.
    產業升級 台灣喊了很久.
    卻完全沒有成效.
    1.觀念錯誤
    只是想蓋更大間 更昂貴的工廠.
    2.政策錯誤
    台灣立法機構弄出來的"政策".
    只是在幫財團權貴 開很多合法的方便之門.
    舉個例子好了:
    都更法 當初立法的內容
    本來就是會有 公權力介入拆除民宅的狀況.
    立法的時候不吵.
    士林王家的CASE在哪吵死吵活....有什麼意義?.
    勞基法 土地法 以及現在要弄的證交稅.
    大概都是差不多的狀態.
    3.政黨惡鬥 內耗.
    這就不多說了.
    反正現在台灣的狀況.
    是沒有人能夠推動任何重大的政策了.
    版主回覆:(06/04/2012 04:15:08 PM)
    現在不行改革,不代表10年後不能改革,但10年後的改革,現在就得慢慢醞釀,而非到時需要了,到時才開始做,得未雨綢繆

  • To 8F
    要是歐巴馬全家人都拿著第二本護照,你想美國人還會選他嗎
    這是國家忠誠度的問題,請不要搞混了

Recent Posts

20250113台灣大盤融資維持率

終於等到台股大盤的融資維持率驟...

1 週 ago

2024年績效

2024年過完了,年度績效約略...

3 週 ago

20241221S&P500四小時圖

美股在Fed會議後暴跌一根,不...

1 個月 ago

20241206TLT weekly

美國通貨膨脹從歷史巔峰往下降了...

2 個月 ago

202410美國非農業就業人口

美國非農業就業人口數據突然嚴重...

3 個月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