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想休兵,5 大癥結待解

美中雙方 8 月底將舉行較低層級的貿易磋商,讓外界對兩國化解升溫的貿易戰重燃希望。彭博(Bloomberg)列出美中貿易爭端的 5 大癥結,直言全都有賴中國重新思考既有發展模式,問題才有解。

彭博列出的 5 大癥結包括:技術移轉、工業產能過剩、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產業政策衝擊美國、雲端運算。

技術移轉  美中看法南轅北轍

從汽車到航太業,中國要求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後成立合資企業,美國詬病這事實上是強制外國公司分享專門技術給中國企業。川普政府援引「1974 年貿易法」第 301 條,威脅將對價值 2,500 億美元中國貨加徵關稅。

但中方否認強迫技術轉移,強調合資企業對縮小與西方的差距至關重要。北京將這種做法視為 2001 年以開發中經濟體加入世貿組織(WTO)的一種權益保障。

解決產能過剩  中國陷兩難

中國的國有企業一直藉與執政黨的關係及輕易從官方銀行取得資金而大舉擴張。隨經濟成長放緩,這些國企減少產能過剩的腳步遲緩,使產品湧入全球市場,帶給海外就業市場壓力。去年中國鋼材過剩的產量已超過德、法兩國相加的總產量。

中國雖已減少產量做為習近平「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計畫的一環,但若依美國要求的速度削減產能,恐使失業激增,引發民間對執政黨不滿。

中國國企改革恐動搖國本

雖已擁抱資本主義市場,中共仍緊抓生產手段不放。國企仍持有全國工業資產約 40%,其中不乏全球規模屬一屬二的銀行;中國也對川普政府所提市場改革與私有化的興趣不高。

國企「大而強」,是習近平拓展中國經濟影響力的重要環節,削減國企等於讓中共少了控制經濟的有力工具,且無法再以社會主義體制自詡。

中國製造 2025  美頭號眼中釘

中國的社會主義另一根基,是中央計畫的產業政策,把龐大國家資源聚焦戰略性目標。習近平藉力推像「中國製造 2025」等系列政策,盼一舉把中國推上超級強權之列。相關政策直接補助包括飛機、新能源車輛及生物科技等 10 項關鍵產業。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形容前述政策簡直是在刨美國的根,因為那會讓中國企業在對上從波音到英特爾等,都享有優勢。

雲端運算管理

網際網路構成中共控管 14 億人民的重大挑戰,促使習近平頒布嚴格的「網路主權」舉措,加強管理國內外資訊交流,美國企業對此抱怨連連,尤其在雲端運算這部分。

中國去年要求涉及中國的數據應儲存在當地,還阻止外國企業在當地擁有或營運自有的資料中心,理由是保護隱私及智慧財產。美方要求中國取消這些限制,認為這會使像 Alphabet、蘋果及亞馬遜(Amazon)等美國科技企業難在全球最大網路市場的中國取得合理市占率。

(譯者:陳亦偉;首圖來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