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大哥遇菜鳥券商!17 直播上市急喊卡內幕

台灣直播龍頭所屬 M17 集團赴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原本已創下台灣新創的先例,但經歷了敲鐘掛牌卻遲遲無法交易的數日掙扎,6 月 12 日 M17 召開董事會決定:不上市了!

為什麼一個承載著台灣網路新創圈上市夢的公司,前進全球資本市場卻被打敗?

6 月 7 日,M17 聯合創辦人「麻吉大哥」黃立成帶一票人赴紐約敲鐘,本以為可創下新紀錄,卻創下一個令外界匪夷所思的難堪世界紀錄:「敲鐘當天,股票沒辦法交易。」這是紐約證交所從未發生過的事,外界一片譁然。

傳聞系統當機、帳戶出包
赴美掛牌敲鐘,卻無法交易

第一時間,傳出是交易所系統「當機」而未有交易,隨後,又傳出是投資人的帳戶烏龍問題,來不及入帳。但面對詢問,M17 企業媒體公關部總監黃思嘉指出,上市緘默期間不論任何的傳言或是消息,都無法確認或澄清。

「真的有敲鐘?有敲鐘照片嗎?」曾帶領奇景光電成功在美國那斯達克(Nasdaq)上市的浩鼎生技財務長詹孟恭,被記者問到 M17 的狀況時,還不敢相信有這種事發生,「這真是非常非常的少見」,他說。

企業赴美國上市的過程,首先,得找承銷商、會計師、律師等專業顧問,備齊相關資料;接著向美國 SEC(證管會)遞交上市招股書等文件,申請發行股票,同時承銷商也開始做路演(roadshow),爭取機構法人與大咖投資人入股。最後,向 SEC 申請生效當日稍晚,就可進行定價,依大咖投資人認股供需熱絡狀況訂出交易價格,隔天即依此價掛牌。

過去,也常出現乏人問津的股票,因沒人買、訂不出價格,而延遲或撤回上市案。去年雲端儲存新創公司 Tintri 的 IPO(首次公開上市),就因為市場反應冷淡,延遲了一天才掛牌,訂出的價格比一開始的目標少了四成。台灣早年由資策會轉投資成立的網路公司 SeedNet,曾取得在那斯達克掛牌資格,卻因遇上 2000 年網路泡沫化市場大跌,IPO 定價過低而在掛牌前一晚緊急喊停。

不過,像 M17 這般已定價、敲完鐘卻還無法交易的,卻是紐交所首例,最終結果是上市失敗(Pullback)。

一位曾輔導兩家企業赴美上市的會計師直言,規模太小的台灣新創公司,不該盲目追求去美國掛牌。不計入赴美第二上市發行 ADR(美國存託憑證)公司,算一算真正赴美第一上市成功的台灣公司,包括慧榮、奇景、新聚思、和信超媒體、凹凸科技等不超過 5 家,因為,真正有實力在美國贏得法人青睞的,並不多。再快再敢的新創,可以在網路世界獲得贏者全拿的,若沒搞清國際資本市場的運作邏輯,只怕會淪為誤入叢林的小白兔。

上市前失誤!
募資金額小,券商多不願接

根據《商業周刊》掌握的獨家內幕消息,這起 M17「交易當機」導致撤回上市案的風暴,帳戶資金沒到位的確是延遲交易主因,但背後的故事並非失誤,而是「當大哥遇到菜鳥」,當麻吉大哥這位網路快時代創業家,遇上真槍實彈的資本市場,所交織出的罕見烏龍事件。

據了解,M17 的上市案是由執行長潘杰賢出面找承銷商,找遍了各大投資銀行,最後是台灣花旗環球證券與德銀證券願意承接,也符合 M17 公司派期望的募資額上看「1 億美元」預估數字。

一家曾接觸過 M17、卻不願承接此案的投資銀行人士透露,在他們眼中「M17 要赴美國上市,根本還沒準備好」。

這位投行高層指出,M17 想在美國上市,當然是因為本益比高,可募得的資金相對多,但美國法人機構看的投資標的物要更大,現在中國網路股的市值從 10 億美元、20 億美元起跳的比比皆是,「M17 要募 1 億美元,在法人眼中根本是小 case,不會有人關注。」

籌資規模小,不僅投資法人不會關注,也不容易得到投資銀行內部的青睞。因當前中國網路股火熱,外資券商的重兵都部署在香港,在台外資券商幾乎都是經驗較少的菜鳥,M17 的案子小,幾乎都由台灣團隊負責,不僅經驗少,也注定在競爭激烈的投行內部拿不到太多資源。

上市時誤判!
募資不如預期,卻仍繼續

中國遊戲直播平台虎牙,今年 5 月在紐約證交所掛牌,目前股價已經來到 36.39 美元,市值達 78 億 8 千萬美元(約新台幣 2,350 億元),這樣的規模可說幾乎排擠了 M17 的市場能見度。

據了解,就在 M17 定價前,黃立成已帶了 30 多人赴美準備敲鐘,結果當時金融圈傳出只募了不到兩千萬美元。此時,黃立成與承銷團隊可因股價過低選擇喊停,但是「大哥性格」的黃立成仍決定要敲鐘。

黃立成過去受訪時,被問到 17 直播成立才 3 年就上市,他回答:「對你們來講是 3 年,對我來講是 46 年(註:黃立成 46 歲),我從我小時候就想要 IPO,我已經等超久。」

「我想每個有想做生意的人應該都有想過 IPO 這件事情,我要的時候我其實完全不懂那是什麼東西,老實說,或不夠懂。我想是從 .com 泡沫那陣子我才聽到 IPO,當時只知道有上市公司。」

上市後危機!
無法履約,恐招來訴訟蟑螂

為了這個目標,M17 大股東、承銷團隊都動員找資金,最後將籌資金額湊到 6 千萬美元,從原本每股 10 至 12 美元的一億美元籌資目標,下修到現在的每股 8 美元定價。

只是這緊要關頭才找到的資金,因為很「臨時」,根本沒有在承銷商的路演法說名單中,也沒有在承銷商配合銀行開戶,因而無法第一時間就匯錢來進行股票買賣交易,這就是現在「敲了鐘,卻沒辦法交易」的真正原因。由於當前全球洗錢防制嚴格,新開戶必須經過嚴謹的 KYC 調查(認識客戶,Know your customer)時間,導致資金到位延宕了數天。

然而,M17 多拖了幾天遲未交易,後續效應卻不可小覷。隨著傳言滿天飛、財報被放大檢視,市場對 M17 的投資信心開始鬆動,業界普遍認為,就算能等到真正交易上線,股價恐怕也不樂觀。且遲遲無法交易,等於卡住了原本已到位的資金,承銷商無法履約,當前美國股市「訴訟蟑螂」環伺,萬一投資人訴諸法律,承銷商跟大股東將有大麻煩。

最後,6 月 12 日上午,M17 召開董事會,原有投資人不想玩了,承銷商建議撤回,M17 董事會終於決定撤回上市,結束了「敲了鐘卻 3 個交易日無法買賣」的烏龍事件。

「如果我喜歡,我不會去想後果的。」黃立成這番話,造就了他在快時代創業能迅速衝到第一的成果,卻也讓他小看資本市場,致使赴美上市失敗,印證了新世代創業如坐雲霄飛車、大起大落的常態。但,「不敗神話」已非這時代的信仰,「快速修正」才是真正的新創業精神。

根據 M17 財報,這次籌備上市,包括會計師公費、承銷、給紐約證交所與 SEC 的申請費等等,合計高達 355 萬美元(約新台幣 1 億元)。M17 直播目前已做到台灣市占第一,半年內拿下日本亞軍地位。這次原本要將上市募集到的 6 千萬美元用於趁勝追擊日本市場,但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因砸大錢做行銷,帳上現金與約當現金只剩下 3,100 多萬美元,若無新一輪募資,恐怕得暫緩擴張腳步。

花 1 億元到美國市場買個教訓,到底划不划算?未來又該如何贏回國際投資人的心?M17 創下台灣新創圈赴紐約證交所掛牌的「第一」,黃立成的快與敢,遭到資本市場真金白銀的考驗。這整起事件將是台灣新創業者,前進資本市場的重要教訓。

(作者:蔡靚萱;本文由 《商業周刊》 授權轉載;首圖來源:M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