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過剩!液晶面板價格壓力暫難解

市場研究機構HIS台灣顯示器研討會於4/19登場。HIS研究總經謝勤益指出,受到中國大陸廠商積極擴充產能、新產能不斷開出,但需求成長動力卻趨緩影響,從供需結構來看,液晶面板產業在接下來幾年,供給成長幅度可能都會超過需求增幅,意味面板價格壓力暫時尚難解除,有些面板廠商也將面臨虧損。
根據HIS調查資料顯示,目前中國大陸還有多條在建中的8/8.5代線以上高世代面板廠,預估到2022年,中國大陸將有多達19條8/8.5代以上面板產線,包括9座a-Si/Oxide 8代廠、4座a-Si/Oxide 8.6代廠、5座10.5代/11代廠,以及1座8代OLED面板廠。而5.5代線、6代線面板廠到2022年估計也將達20座。
其中,中國京東方10.5代線面板廠已於2018年第一季正式投產,預期產能稼動率將會逐步拉升,到2019年第二季(大約4、5月間)有機會達到產能滿載。由於京東方10.5代線主力產品聚焦在65吋,這是造成65吋面板價格戰的原因。
就整體供需來看,面板產業去年因為三星關閉7代線其中一座廠、約占全球3%產能,導致全球產能供給增加速度一度下降,但從今年開始,因為許多新產能開出,這將使面板產能供給增加很多,預估從2018年到2021年,面板產能增幅都有5%以上、2018年及2019年供給增幅甚至將分別達到9%-11%,於需求增幅從2018年到2020年都只有5%-6%,2021年之後需求增幅可能降至2%-4%。
謝勤益認為,這顯示接下來三年面板產業面臨最大的挑戰就是供給過剩,這還不包括庫存調節壓力。根據統計,只要面板出貨量超過整機出貨量之間差距達到7%,大概就進入供給過剩階段,整機廠商必須進行庫存調整,但新產能又不斷開出,使得供應鏈供給過剩的壓力更大。面板價格從去年跌勢啟動之後,到今年4月還是繼續在跌,單月跌幅就達3%-5%。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政府似乎開始針對所有產業(不僅限於面板產業)的資本投資踩煞車,很多地方政府已經開始鎖定不賺錢的面板廠,停止或減少放款,這或許將對面板產業景氣修正造成一些影響。
OLED及行動裝置方面,預期包含各種手持裝置包括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a-Si TFT LCD技術在未來幾年內都仍佔有一席之地,但是LTPS TFT LCD滲透率會逐漸提升,至於OLED只有在手機和平板電腦較有發展,預估OLED在手機螢幕的滲透率在2022年以前可能都將維持15%-16%、在平板電腦滲透率甚至仍在2%-3%。主因是只要不去彎、摺,其實LTPS TFT LCD就能做到幾乎所有OLED螢幕可以達到的效果,成本還比OLED低。
這對於積極建置OLED產能的三星,以及正在建廠的中國面板廠商來說,OLED將面臨價格壓力將無可避免。預期最快在2018年下半年,OLED面板價格可能就會出現兩位數幅度的明顯跌勢,包含可撓式OLED。
另方面,面板景氣修正期間,也常常是新技術發展最快速的階段。例如電視解析度趨勢每六年就有重大變化,HD畫質在2005、2006年間達到70%滲透率,FHD畫質滲透率在2010年到2012年逐漸超過50%,4K畫質在2016年到2017年快速攀升到4成以上,估計2020年以後可能8K畫質滲透率有機會加速成長。
此外,三星今年推出了75吋、146吋號稱是採用Micro LED顯示技術的超高畫質大尺寸電視,據悉也已接獲數台訂單,買主包括中東王公貴族,每台約當在新台幣200萬到300萬元價位。未來實際發展是以家庭還是公共空間機會較大,還要觀察。
QLED技術也正在發展,根據三星定義,就是藍光OLED加上QDCF(Quantum Dot CF),也就是在玻璃基板上方、直接加上TFT Array、以及一層藍光OLED有機材料。因為沒有液晶、沒有背光、沒有偏光板,所以沒有耗電和材料等等問題,在技術和成本都很有競爭力。但這目前還在發展階段。

MoneyDJ 新聞 2018-04-19 12:15:34 記者許曉嘉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