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中國未必是受害者?

美國和中國的貿易戰,在2018年第二季全面擴大戰線,美國在國際外交上,也持續對中國展開攻防,例如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就屢次主動掀起對台灣和北韓的外交慣例,直接越過中國來處理北韓問題,美國希望可以解決長期和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對立局勢,對於中國始終認定是自己領土的台灣,美國國會通過《台灣旅行法》,鼓勵台美高層官員互相交流,美國國會還通過2019年度國防授權法,強化台灣軍事實力,後續可能還有《台灣國防評估委員會》和《2018年台灣國際參與法》法案會通過,美國全面加強台灣自我防衛能力和外交能見度,並促進台美高層級官員交流,這些都是美國外交上明顯針對中國的議題。

川普執政一年後,美國對中國態度的大轉變,國際間的主要看法一面倒都是認為,美國要將崛起的中國打壓下去,目的是防堵中國的全面擴張和打垮中國經濟成長,實務上來說,防堵中國的外交和軍事擴張,這是沒問題的,但是要打垮中國的經濟成長,這可未必了。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GDP規模已經超過了10兆美元,進出口貿易量總值超過4兆美元,中國對外國的經濟影響力其實相當大,在目前的全球資本市場上,美國、歐元區、中國的經濟體規模其實都大到不能倒,三者只要有一個經濟出現大規模衰退,全球都會受到深遠的影響。美國希望的是全球各區域的政治、外交和軍事穩定性,不要讓某個區域出現大規模的軍事或經濟大躍進或大衰退,這會讓地球上原本的勢力平衡,開始出現搖擺和裂口,美國每年要花費超過7000億美元的國防支出,為的就是維持全球各地勢力均衡,同時確保整個美國控制的海洋體系下,自由貿易運作制度順利運作。

從二戰時期的日本、德國,到冷戰時期的蘇聯,這些曾經和美國互相抗衡的大國,後來雖然都被美國直接或間接擊垮,尤其是日本和德國,二戰結束後真的是千瘡百孔,但美國沒有透過軍事全面佔領和控制這些國家,而是透過馬歇爾計劃(The Marshall Plan),試圖去重建這些經濟體,對付解體前的蘇聯,美國雖然動用大量的國家外交和軍事資源,全面封鎖蘇聯,但蘇聯解體後,美國並沒有透過軍事去進一步佔領,或者擴大壓制俄羅斯經濟,讓俄羅斯徹底崩潰,美國要的是區域市場的穩定性,而不是徹底的摧毀和佔領。

對付崛起的中國也是如此,美國會封鎖中國的軍事和外交擴張,但美國要的不是中國的經濟垮下來,相反的,美國是要維護中國的經濟穩定性,一個經濟成長從巔峰轉變為走下坡的中國,這絕不會是美國所要的,因為當經濟體規模超過10兆美元,和美國貿易如此密切的經濟體,一旦經濟發展失控走下坡,美國本身其實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

川普對中國發動的貿易戰,表現來看是壓制中國的貿易擴張,但實際上是用美國的市場力量,更強化中美之間的貿易關係,對於中國的民間消費來說,其實是更有利的貿易策略。中美貿易談判開始後,中國官方就宣布調降汽車進口關稅至15%,關稅一調降,包含美國Tesla、德國Audi、BMW在內的外國車商紛紛宣布調降中國市場售價;中國官方還取消28項藥品的進口關稅,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一般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鹼類藥品、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為零,中國民眾很快就能感受到急需抗癌藥價格有明顯下降;另外服裝、家電、美容化妝品、健康、海鮮製品、礦泉水等商品進口關稅也全面調降,只要關稅降下來,商品的終端價格就會跟著降價。

貿易戰的結果,其實受惠的是中國的消費者,中國政府長年透過鉅額的關稅來保護自家的企業,不公平的關稅削弱了外國企業的營運利潤,也墊高了中國人民消費舶來品的成本,但結果論來看,鉅額關稅並沒有讓中國的本土企業競爭力大幅提升,雖然中國加入WTO以後,長年下來平均關稅已經下降非常多,但截至2015年為止,中國平均關稅還是高達9.9%,反觀同期的美國平均關稅只有3.5%,日本則是4.0%,歐盟是5.1%。

WTO讓會員國互相增加彼此的貿易量,會員國的出口商都可以面對更大的國際市場,消費者也可以買到相對便宜的商品,大家都把關稅降低,這對全球的國際企業來說,是很好的良性競爭,但如果有成員國的關稅降的不夠多,再加上不公平的政策補貼,還有持續對智慧財產權的侵犯,這其實對於其他會員國來說,是相當不公平的,眾所皆知,中國長期對其國內的特定國有企業,以國家之力大幅補貼,而且漠視保護智慧財產權,長期被戲稱是山寨大國,中國政府對貿易築起的保護之牆,其實削弱了中國消費者的購買力。

美國要求中國調降更多貿易產品的關稅,其實受惠的是廣大的人民,中美貿易談判的過程中,川普政府屢次希望中國可以幫助美國擴大縮小貿易逆差,中國則是願意擴大向美國進口黃豆、玉米、天然氣、原油和煤炭等商品,如果中國能順利對美國擴大進口商品,這其實有利於抑制中國的通貨膨脹,畢竟美國的農產品、肉品、能源等,在國際上的品質和價格都非常有競爭力,美國擴大出口,也會對美國經濟有幫助,這真的是雙贏的結果,一旦中美之間的貿易更為密切,美國自然沒有道理希望中國的經濟轉差,因為中國經濟轉差,民間消費轉弱,美國的出口反而會受到負面影響。

eez_us

雖然美國不會希望中國的經濟成長受到阻礙,但是美國仍然不會希望中國的軍事和外交過度擴張,如果考量美國直接或間接控制的領土和海域,其實在西太平洋的位置,中國和美國的勢力幾乎是直接接觸的,日本、台灣、菲律賓就是在中美勢力的交界處,關島和沖繩是美國在西太平洋的重要戰略點,基本上整個太平洋時實質上都在掌握在美國手裡,當中國企圖要突破日本、台灣、菲律賓連線的勢力範圍時,美國軍事和外交方面就會逐漸強硬,台灣是中國最有機會突破的島鏈國,日本和菲律賓都不可能被中國成功策反,只有台灣最有可能,不過過去幾年裡,中國頻繁施壓台灣,透過外交、貿易、媒體、軍事在干擾台灣的親美影響力,終於讓政黨輪替的美國共和黨和川普政府按捺不住,美國國會和政府在2018年明顯加強對台灣的外交處理。

台灣是無可避免的美中軍事衝突點

另一方面,川普政府還透過對鋼鐵和鋁材加稅,在WTO控訴中國侵犯美國的貿易行為,加強在南海地區的軍事行為,不只國際聯合軍事演習不讓中國參加,甚至和澳洲、日本聯合公開發布反對中國的軍事擴張行為,這是歐巴馬時代非常少見的強硬立場,世界各國都可以明顯感受到,美國在外交和軍事對中國的態度明顯轉為強硬。

對於美國來說,只要中國專心發展經濟,而非在軍事或外交上改變既有的區域勢力或地緣政治關係,美國其實不會公開對中國如此不滿,在國際貿易上,美國其實不會減少對中國的進口,如果中國能積極擴大對美國進口,增強雙方的貿易量,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同時更加開放期資本市場與企業自主權,加強對智慧財產權的管理,其實雙方的經濟更能相得益彰,中國人民在進口產品的購買力也能提升,對全球經濟也是大利多。

美國掀起貿易戰的目的,其實不是瓦解中國經濟成長,而是促進中國的民間消費轉型,這也會幫助中國經濟成長,雖然提倡智慧財產權的維護,對於中國競爭力較差的本土企業可能會有蠻大的陣痛期,中國本土企業反而可以趁機建立自己的智慧財產權制度,同時汰弱留強,提升企業競爭力,長期來看,中美貿易戰,最大的受惠者其實是中國。

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Editorial/IPNC_180613_1501.htm

About joe 2314 Articles
經濟、政治、歷史、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國際商品投資、外幣定存、總體經濟、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blog

4 Comments

    • 中國態度必須軟下來,沒有打貿易戰的本錢,但卻執意打下去,這樣真的會傷害到中國未來的製造業和科技業發展,市場有所擔憂,股市自然受到壓抑,事實上,美國道瓊也是受到壓抑,只是沒中國那麼慘烈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