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內~美國將回到穩定的全球最大經濟體


先來看一則新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官方預測顯示,中國經濟預計將在2016年超過美國。

這令我想起了中國戰國七雄時代,秦國獻公往生後,秦孝公即位的狀況,秦國旁邊緊鄰當時霸權魏國,另一個強權就是齊國,不過離秦國太遙遠,當時秦國弱到讓魏國連佔領都覺得多此一舉,結果秦國苦練20年,終於一舉大逆轉

秦國靠的不是最強大的軍事力量,這跟歷史課本教得不太一樣,秦國靠的是最強大的後勤,打軍事戰的重點絕不是矛盾之爭,而是糧食之戰,也就是經濟之戰,我在第一本書修訂版最後一章節207頁(德國納粹的經濟改革)有類似的文章,德國能從二戰後發展到今天的出口工業,絕不會是奇蹟,日本在1980年代的經濟也不會是奇蹟,美國的經濟霸權也是如此,國家經濟要能大躍進,除了出口貿易,另一個就是內需市場,古代的秦國就是把內需市場發揮到極致,所以才能連續長年作戰,否則戰勝一個大國就會把國力消耗掉,反而會讓周圍國家反過來入侵,現在的體育競技也是如此,Michael Jordan再強也沒辦法連續PK好幾位NBA球員,除非給他好幾倍的體力,可以戰完持續再戰,基本功和體力練好,氣比別人更長,長期下來自然接近戰無不勝

秦國當時的變法者商鞅認為如果一百人從事耕作,只有一個人閒著,這個國家就能稱王天下;十個人從事農耕,一個人閒著,這個國家只能強大;有一半人從事農耕,有一半人閒著,這個國家就危險了戰國時代生產力水平衰弱,如果需要90%的勞動力從事農業,才能獲得足夠的糧食,那麼就需要抑制商業等行業在當時(工業革命以前),這種農業就業人口的觀念,幾乎是主導中國在亞洲強盛的原因之一而現代(西元1900年)農業技術發達,生產力水平大幅提升提高,只需要10%的勞動力從事糧食生產,就可以養活全部的人口,讓其他人力可以發展其他產業,則是強調非農就業人口的觀念

(漢書·食貨誌上)說戰國初年魏國農民的一般產量,一畝地普通可以產糧1.5石,上熟可以四倍,中熟可以三倍,下熟可以一倍;小飢可收一石,中飢可收七鬥,大饑只能收三鬥。 戰國時一畝約為今天的三分之一畝,當時的一石大約是現在的0.2石(一石等於10斗)。

(孟子·萬章下)說當時農業產量,100畝的平均每畝收穫“上農夫食九人,上次食八人,中食七人,中次食六人,下食五人”。經過計算每畝平均供養人數為7人(中食),按照當時記載,平均1家6口人可以種150畝地,平均每人種地25畝,秦國發展巔峰人口約500萬人,減去打仗的60萬人,減去非農業活動的100萬勞動人口,全國約有340萬農業勞動人力,340萬X25 / 7 =1214萬人,這數據實在太驚人了,糧食供應量足以養活當時的半個中國,士兵每個吃得飽飽的,國富兵強所以韓趙魏楚燕齊六國車輪戰也打不贏他,當時秦國根本沒有讓六國有機會聯合是一國一國殲滅

古代打仗就是打農戰
,現代打
表面是經濟戰,實際上是出口+內需戰,美國之所以能持續強盛,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在出口貿易達到上限以後,懂得轉為發展內需,改變產業結構,美國在1990年代做了一次內需結構的調整,才有2000年的大多頭局面,把道瓊指數推升到一個極限,如今,美國從衰退中復甦,需要的正是一個新的產業結構變革

來看看2009年以來
,美國的產業結構做了什麼改變
,為何2010年下半年以後失業率持續高檔,無法有效拉下來,關鍵就在於政府部門的工作機會大幅減少,從下圖可以看到,由政府部門所提供的工作機會,在2008年次級房貸的臨時機制下退場,大量的失業人口提高了美國的失業率,如何消化失業人口,是長期抗戰,美國政府正在引導人民往民間就業,尤其是非農業就業,這樣才能提升內需市場為主的服務業,美國政府正在從釋放出的工作職缺引導人民回到適當的工作岡位上


美國政府近一年來都在引導人民往服務業或製造業邁進
擴大內需消費市場,而製造業可以增加美國的實質GDP成長,這會比金融業經濟為主體所產生的泡沫產業還要健康,美國未來要能走得更遠,一定要經過這條大改革,直到2011年8月,這些服務業(沒有完全列出)和製造業終於爬上了2%的工作職缺成長率,約略再3年,就能爬回2007的水準

建築業是最龐大的產業短期內能維持零成長不衰退就很理想了,扣掉貿易運輸業(這項對於製造業經濟有相盪大的幫助),跟金融業相關的產業,在Obama政府的引導下越來越難發展美國的經濟成長逐漸由實質的工業經濟建設堆砌而成,而非由夢幻的金融業與房地產借貸產業建構而成,這5年的產業結構改變,仿佛中國古代的商鞅變法,經過這段陣痛期,等到製造業與科技業再度完成發展,美國會再度回到全球工業霸權地位,這次就可以把中國日本和歐洲遠遠甩在後頭了

資料來源http://research.stlouisfed.org/

2016年,中國不僅不會超越美國,隨著人口紅利優勢逐漸消失,屆時連美國的車尾燈也看不到

About joe 2314 Articles
經濟、政治、歷史、科技組成的投資訊息天天都在蛻變,這裡是討論各種國際時事、國際商品投資、外幣定存、總體經濟、原物料與各種ETF投資的blog

23 Comments

  1. JOE大的經濟發展能從古述今~讚!活在當下看見未來。(原來IMF捧LP讓中國飄飄然~養大了再來殺是比較有肉
    的嗎?)

  2. 請問joe大
    你認不認為明年中國會爆發金融危機?
    版主回覆:(10/18/2011 12:01:13 AM)
    要看領導人有沒有更動

  3. 既然美國三年內會成為最大的經濟體
    那現在作多美元也沒什麼不對,不是嗎?
    如果是
    為何joe大一直教我們作空呢?
    請指教
    版主回覆:(10/17/2011 02:53:19 PM)
    美國越強,USD越弱,投資景氣越好,這跟日本剛好相反,也和全球90%的國家相反

  4. 於 October 17, 2011 11:07 PM 回應 美國越強,USD越弱,投資景氣越好,這跟日本剛好相反,也和全球
    90%的國家相反
    這段就有些不懂了 ..
    請教joe大
    當一個國家的經濟越強盛, 相對股市或其他資產不是應該有更多的獲利因素
    這不是會導致熱錢流向經濟面好的國家嗎?
    而熱錢的流入豈不是會推升貨幣升值?
    這個邏輯推敲不出來…..
    謝謝joe大分享的好文!
    版主回覆:(10/17/2011 03:14:48 PM)
    這是個一言難盡的故事,西元2000年以後,美國和日本這種類型的國家,經濟發展越好,USD和JPY匯率越低,日本經濟越差,所以JPY一直走高,雖然說影響日本主因是低利率USD,但這兩國的匯率確實和經濟發展呈反向狀態

  5. 版大想請問你.你說美元不要長放..那之前因為ㄋ投資美元是買在33點多..那是不是沒有機會解套 ?買基金
    也大都是美元計價 
    版主回覆:(10/17/2011 04:32:31 PM)
    分批買Gold

  6. 照版大的說法看來,歐巴馬跟他內閣所訂下的經濟走向對美國人民來說是
    不錯的嚕?
    臺灣的產業結構是否也應該重組才比較有利?
    版主回覆:(10/17/2011 05:49:45 PM)
    台灣還在米酒降價的階段

  7. 請問joe大
    對不起真的搞不懂
    美金越來越弱就表示歐元越來越強(計價國比例)
    歐元區近1,2年是否有此實力且受得了高匯價的衝擊
    假若美股強是否也會帶動其他地區的股市往上
    熱錢便往股市跑
    如此黃金還能避險或投機一飛衝天嗎
    版主回覆:(10/18/2011 03:53:26 AM)
    哪一國不印鈔票,所以黃金…,分散投資,操作你有把握的項目

  8. 還真的是給它: "God Bless America"!!
    看來國歌編得好也很重要
    上帝永遠會眷顧阿!!XD!!

  9. 美國強 美元有可能升值呀
    如果美國是貨真價實 在科技 工業 內需等 好轉之下 是真實吸引外資回流美國 那美元應該是升值
    版主回覆:(10/18/2011 04:16:25 AM)
    最快也是2015年以後的事了,還有幾個關鍵的轉折點要出現才行

  10. Joe 您好:
    請問可以把這篇轉貼到個人的Google+嗎?
    (會註明出處來源的 謝謝)
    版主回覆:(10/18/2011 04:36:54 PM)
    可以

  11. 謝謝!已經分享到我的FB :3年內~美國將回到穩定的全球最大經濟體 By JOE
    版主回覆:(10/19/2011 06:39:01 AM)
    希望你能有收穫,加油

  12. 請問
    中國十二五計畫
    也是在發展內需 提升技術層次 以及調整產業結構
    這樣發展下去的話
    雖然不見得一定追得上美國
    但就中國本身應該也是有助於他們的經濟轉型跟成長
    理論上中國會逐漸變得更強不是?
    版主回覆:(10/20/2011 05:05:01 PM)
    人口結構決定一切,其次是原物料,中國轉型已經來不及了,幼年人口長大也要15年

  13. 請問JOE大,假若美股下半年走強,正在往下降的黃金走勢是否會被影響呢?有人說還得考慮歐洲情勢是否明朗化(希
    臘退出歐元區,穆迪降西班牙.義大利評比等等會影響歐元區的變化),美國是否QE3等等,目前在學習怎樣去評估黃
    金的走勢,所以才這樣子跟JOE大請教 謝謝你~

  14. 3年內~美國將回到穩定的全球最大經濟體 By JOE
    我也要分享 JOE你真的太害 太聰明 太有智慧了 太有頭腦了 總是看得比誰都遠
    跟著你的遠瞻投資就對了

發表迴響